月份五行按阴历还是阳历?
我国农历的制定,主要根据的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朔望月)和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二十四节气),而太阳运动规律影响的主要是夏历(农历中的闰月部分)。所以我国的传统农历中只有“五行”,而没有“阴阳五行的说法”。 这里的阴阳其实对应着公历的24节气,它是以太阳为观测对象制定的。也就是说在我国古代的农历体系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所谓的二十四节气只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工具,与中医、周易等预测学联系并不紧密。
后来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特别是伽利略对行星运行规律的计算,人们发现基于太阳的公历存在着明显缺陷(主要是冬至点进动的问题),于是1700年出现了一个新历法——格里高利历。由于它比较精确地反映了宇宙的运行规律,深受欧洲人民的喜爱并被广泛采用。
但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没法反映月球的运动特点(虽然它试图每四年设置一个闰月来弥补这一缺陷,但由于阳历本身的问题,这种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矛盾最终在中国找到了表达方式。
那就是把农历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同时引入了“干支纪年法”和“二十四节气”。前者来源于上古时期的星象文化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后者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了历代的发展完善成为现在通用的情况。这两种方法都为月亮的运动留下了足够体现其特征的位置标识。而“五行”的出现则完全是中医学、道教方术等传统文化的产物。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农历属于阴历(因为它的月大小不固定),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阴历(它与阴历的主要区别就是没有“置闰”的规定);而公历属于阳历,但它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阳历(没有“平年和闰年”的说法)。而“阴阳历”这个称谓仅仅是用于描述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历法,实际上它就是现在的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