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区分字的五行属性?

匡晗雨匡晗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这个概念,在古代文献中是很含糊的,用字也不规范。《汉书·律历志》说:“木,仁也;火,礼也;土,德也;金,义也;水,智也。”这是以“五德”配“五常”,但并没有把五行与五方、五季等联系起来。《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是以“五行的顺序”指称“五种物质元素”,也没有涉及方位和季节等相关内容。

到西汉末年,人们才逐渐认识到五行与五方的密切关系——“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中央属土”——并且把它运用到哲学、医学等方面(中央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方域)。 东汉著名经学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到: “天有五行,土居中央……左东右西,南北在上。故曰:‘在天为象。’土其象也。”“东方木也,于数为春,主升发;西方金也,于数为秋,主收敛。春生秋杀,此生长收藏之序。木生于水,金产于土。水生木,木待水而荣;土中金,金积土而至。形数既殊,体别斯异。”

这里,土被置于中央位置,木在东方,火在南方,金水在西方,土在南方,阴阳家所说的“天圆地方”被赋予新的含义——天圆,是指天上存在一个中心的旋转运动,而这个中心就是土(中央之气)。地方,指的是大地的四个角上的方向。由于古代中国处于欧亚大陆的东北角,正好处在地球的自转轴附近,因而常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又逐渐把五行与五时、五脏、五色、五味、五情等联系起来。 “五行”的字源很长。《尚书·洪范》提到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日为木,四曰金,五曰土”中的“行”字,汉代的儒家学者们认为古文字中的“行”字,上面是个“南”字,下面是个“人”字。因为人在南方是行不通的,所以“不行”就是“没有成功”的意思。因此他们认为五行的“行”字就表示五行中的任何一行都不能“独行”,必须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其实上面的“南”字表示的是太阳在一年中通过的黄道十二宫中的两个宫,也就是说这个字表示的是时间——一年中有两个时间,一个是春分,一个叫秋分,古人把这两个节气之间的日期平均分成24份,每15°为一候,每一候对应七天的日期,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一周又一周,春分过了就是秋分,冬至过后又是夏至。这正好是一年365日,四季分明的时期。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