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菜市口有什么?
老北京人都知道,京城的菜市口可不只是一个地名!而是有两个,一在西,一在东。现在说西菜市口,很多人会认为是白纸坊广亮胡同的十字街头,其实这只是一个分支,真正的西菜市口在今宣武区西南部,与白纸坊乡相邻,北起牛街北口,南至南横东街,有东西两条道路,以东路最为繁华。 那么为什么要建这么一个“村市”呢?因为这里地处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又离得京城不远,很多乡村的人来这里出售自家的农副产品,城市居民也可以到这里来赶集。由于这里是乡村与城市的接合部,所以在这里买卖的东西,很多都是城乡通用、兼容并蓄的。
据老辈人讲,当年这里的规模相当大,有东西两巷,每个巷里都有铺面(当时还没有现代商业概念),用来售卖各类商品;而南北各有一条大街,街上则有很多草棚,用来存放各种日用品和农产品。 东西二巷的商铺卖的都是日常所需,比如布帛、首饰、百货、药铺等;南边的大街则是全活的菜市场,鱼、肉、蛋、菜应有尽有。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店家都是白天开门营业,晚上却全部关门谢客,因为这地方到了晚上就归“黄袍军”接管了——清廷为了防范百姓聚集闹事或者私自流通违禁品,专门从八旗中抽出一部分人,穿上黄色马褂,夜晚在这里值守巡查。
后来时间流逝,其他地方的集市都纷纷被拆除,这里却因为距离京师较远且地域偏僻而保留下来,甚至规模还越来越大。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北平,为了防止民众反抗,他们严禁一切集会活动,于是西菜市口的集市消失了。但日本人进驻北京之后,在首都各种搜罗物资,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而西菜市口因为毗邻贫民区,所以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都在这里挖菜窖,偶尔也能得到一些“意外”之财。
1945年8月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军队迅速抢占机场,继而控制整个北平的治安,随后他们在西菜市口等地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这里再次成为血腥的地狱。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这里进行了改造。如今,当年的西菜市口已经变成热闹的菜市口广场,然而那些被镇压的共产党人却再也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