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如何表演恐惧?
恐惧产生的原因是人面临具体危险与危机时,当事者感到自己没有能力化解危险时而引起,当事者认为出现的危险是现实的,迫近的,无法化解的,从而产生恐惧。
如:老虎追击、歹徒抢劫、山洪爆发、房门突然被推、被绑架等是出现恐惧的起因。人在恐惧时一般会产生强烈的逃避、闪躲的冲动。因此演员在表演恐惧时,从生理上讲,要表现肌肉高度紧张,神经高度惊悸,呼吸由深变急促,直至屏气,脸色苍白,发冷汗,心跳加速等一系列症状。从心里表现上讲,要表现疑惑、担心、痛苦、悲哀、绝望等状态。
但是,人在产生恐惧之后,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境界层次和性格特征不同,因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反应,如有的被吓傻站在原处、有的发抖、有的大叫、有的昏迷,有的反抗等。
因此,在表演上首先要了解角色的个人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然后再确定在遭遇具体危险和危机之后行为的反应方式,这样处理起来就比较细腻丰富,比较有个性色彩。从表演创作的角度讲,以上讲的是分析剧本,把握人物的阶段,掌握好这些,基本上达到了创作任务的70%的量,要完成后面的30%,就要靠掌握和运用高级技巧了。
一般来讲,高级技巧讲的是“心灵的交流”和“心灵的外化”,“心灵的内化”两个方面。所谓“心灵的交流”就是在表演创作中,要始终关注对方,把心里的感受、状态、动作全部“给予”对方。如:甲在恐惧,他感到的是“你威胁我,打我,不让我活了”!他要给对方的是“你必须对我有所表示,你必须给我一个说法,你必须给我某种担保”!甲的心里状态和感受要通过语言,身体行动等直接表达或暗示给对方!
所谓“心灵的外化、内化”的意思是,当演员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思想情感,感受到对方传达给自己的某种思想情感时,要保持并关注这种思想情感的流动方向,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眼神、声音等及时把它传递给对方。这就是“心灵的外化”。如果演员受到某种刺激之后,出于某种性格或感情上的需要,将刺激留置在心里而不表达出来时,这就是“心灵的内化”。
演员在处理角色恐惧时如果能够很好的掌握这两条,你对恐惧的感情理解就会更丰富、更细腻、更深刻、更个性化,你对恐惧的感情表达就会更含蓄,更富有内心蕴涵,更富有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