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五行是指哪五行?
《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两仪”即阴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而这里所说的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只是阴阳的两仪与四象的类比,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实质上的联系(否则五行就是六行了),而且这里的五行也不具有后来的五行学说所具有的含义——如相生相克的含义等,它仅仅是一种对自然界现象进行分类的方式而已。这种分类方式在《尚书·洪范》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 五行: 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之序,水火木金土。 实也者,土承天而育万物者也。
在《洪范》里,五行被赋予了与五纪相对应的内涵,其中土对应于岁之终始,水对应于月之大计,火对应于日之行次,木对应于气之萌动,金对应于声之律吕。这便是在五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纪思想。
《管子·五行》则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某种性质的联系,并对此做出了阐释: 五行: 木受令于春,木生气乎东风,生长物也; 金受令于秋,金行气乎西方,收杀物也; 火受令于夏,火同气乎南方,养长物也; 水受令于冬,水同形乎北方,藏收物也. 土无所不容,犹无所不载. 木胜土. 火胜金. 金胜木. 水胜火. 土胜水. 五行各有所发,不同所欲.
根据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管子》中的五行并不是简单的五种物质,而是描述季节更替变化过程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关系。所以后来王弼注《易经》时讲: “凡言五行,皆指事造形,以明相类耳。”“何则?万物虽散,别而为体,群而合,总而为形矣……是故圣人见天地之道,知五行之端,故知五行之能,而兴物盛衰之变也。” 王弼这段话的意思是,所谓五行不过是用来描述自然界事物相互之间的关系的概念罢了,而不是具体的五种客观实在的物质。
另外顺便说一句,王弼的这段解释虽然很有道理,但是也有明显的缺陷。他的这个说法与《洪范》中的意思大相径庭了。我们姑且不论古人是否认识到了这一点,就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我倾向于认为《洪范》的五行思想才是我国传统中最为正宗的五行观念的体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