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在五行属什么?
“雒”字,是一个形声字。《说文》释曰:“雒,古文省作‘烙’。从艹、从洛,音落。”又引申之曰:“雒,俗字作‘乐’。”可见“雒”本写作“烙”“洛”或“乐”,后世才统写作“雒”。 那么“雒”字的五行到底是哪一种呢?我们要分辨其五行属性,就要仔细观察它字形演变的过程了!因为形声字的主旋律就是“形”随“声”变。我们顺着字形演变的路径,看看“雒”的读音有哪些变化,就可以知道它的五行属性到底属于哪个了。
如图所示,“雒”字最早写作“烙”“洛”或者“乐”,这些字现在的读音是luò;其次,“洛”字还曾经出现过lù的读音,不过现在已不多见;“辣”字也有过la的读音,不过在方言里还有残留。所以按照上述字样的读音排布规律,“雒”字的正确读音应该是lì (注:繁体字“絡”的读音) 我们再来看“雒”字的偏旁演变路径,如图 “雒”字第一个偏旁是“艹”,第二个偏旁是“洛”,第三个偏旁是“乐”。那么按照偏旁部首的五行取象规律,“雒”字的五行就应该是木和水,土是居中的偏官。不过,这种分析只考虑了偏旁本身的五行属性,没有考虑到汉字的整体性。
为了进一步确定“雒”的五行属性,我们还要观察它在汉字里的其他字和词的五行取象情况。如果与它属性相同的字较多,而属性不同的字较少,那么这个字的五行就会相对稳定;反之,这个字的五行就容易发生改变。 所以我们考察一下“雒”字在古文字里和其他字的组合情况。我们发现它与“日”“月”,以及“明”“星”“辰”等字经常出现。这些字除了“月”属阴盛之气,其余都属阳刚之气的范畴。而且“月”字在其他字中一般都是作左偏旁,很少做右偏旁,说明它是阴柔之性的象征。我们可以初步判定“雒”字的五行为阳。 但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个特殊情况——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里说:“若用切音者,如上字读如‘朔’,下字读如‘落’。”意思是说,如果根据反切的注音方法来标注古音的话,“雒”字的上字应该标注为“朔”的音节,下字标为“落”的音节。其实这是错误的,应该将上字标为“乐”或“洛”的音节,下字标为“朔”的音节[1]。因为“乐”(yuè)或“洛”(luò)都有“朔”的读音,但是“乐”字除了有“朔”的读音之外,还兼有“月”的读音。而“洛”字只有“朔”的读音,没有“月”的读音。所以根据许慎的文字学理论,“乐”的五行更接近于“月”的阳性,“洛”的五行则更接近“日”“星”“辰”的五行。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比较认可“雒”字五行为火的观点。火生土,故“雒”字偏官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