喆五行有木吗?
“嚞”字,《说文》解作“哲别”。 “哲别”者何为?按《元史·世祖纪二》:“甲午(至元四年)九月……以哲别速不台为太保,伯颜平章政事。”“乙未(元年正月),征东川。命哲别、速不台率军先发……”则哲别者,军事长也。其名为“哲别”或“哲别速不台”可知。 按此字音近“折贝”,《广韵·质韵》作“陟列切”《集韵·职韵》作“陟烈切”。《龙龛》作“陟列切”注云“今‘哲别’字如此书。”《类篇》作“陟烈切”并引之《元史·世祖纪二》。
“嚞”字之繁体字“喆”字,《玉篇·言部》作“陟热切”,音同“哲别”。《集韵·杂韵》作“陟入切”,与“哲别”读音相近。 而“喆”简化后的“哲”,《汉语大词典》云:“形声字;从言,召声。本义是聪明,睿智。”引例《尚书·尧典》载舜之言曰“允执其中,四海咸惟孝子。德明光,克彰厥哲。” 又云:“亦作‘哲别’。蒙古人尊称敌国杰出将士为哲别。成吉思汗曾以哲别封给速不台等三国将领。见《元史》卷一六三‘哲别传’。后来蒙古国人用以称呼一切外国的杰出人物。”
“喆”(包括简化的“哲”)原从“言”,《汉书·律历志上》:“候司星辰,辨其行次,以为经度。日月之行,有一周天,极星不动,谓之北辰。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一,而一日一夜百刻之分。昼夜各半,周而复始。”唐颜师古注:“度,法也。谓日每月行之度数,皆有所法而可推。” 由此知“哲别”即“喆”之“别”。为一种计量单位——度量衡中的“别”,其含义比现在的“别的”要宽泛的多。
这种计量的“别”,《汉书·律历志下》:“故日行一步,月行三十度十有九分度之一,而日至一日,岁一周天。”唐颜师古注:“三十度九分度之一,谓一年之周天,三百六十度也。” 由《汉书》可知,这种“别”实际上就是“三十度九十分度之一”的“度”——“度”的原意即是测量物体的工具和测量的标准。所以“三十度九分度之一”可以理解为“30.15°”,也可以理解为“3015'”,甚至“30′15ʺ”。这种单位在现代科学中已经废置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