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字五行是什么?
苗姓是一个汉语姓氏,读音为miáo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贵州、湖南、四川、湖北等省。据载,古代三苗部落的后人有的姓苗,如东汉时武陵蛮夷首领田荆,其先曰三苗,世居江陵平陵县;三国吴帝孙权之兄孙和的皇后潘氏,本南阳顺阳人,祖父初为三苗族部帅,后徙居广陵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
关于“苗”字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是都找不到确切的史料记载。苗姓的起源存在争议,主要有二伏说是、子姓说、姬姓说等。
1. 二伏说是。相传上古时期舜帝有九个儿子,他的第二任妻子妫氏生了五个儿子,其中幼子叫商,尧帝时就受封于商,后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子孙遂以国为姓,称为商人;商人的后代有的以邑为姓,称商人氏。周成王时,商人的后裔毕公高帮助武王伐纣有功,被封在毕地,称为毕侯,其后人就以邑为姓了。到了战国中期,魏国大臣吴起因遭陷害而逃到齐国,齐国人把他收留并授予将军一职,吴起的祖先是毕侯,因此自称毕姓。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天下所有的姓名都改为单姓,毕姓就是其中之一。秦末汉初,刘邦消灭项羽后,为了维护新建立的社会秩序,实行了郡县制度,并把一部分功臣宿将分别封赏给那些已经失散的刘姓宗亲,让他们回到封地,恢复祖宗的香火,以便于控制。当时被分封到南阳郡的刘邦宗亲刘交(刘邦弟 刘交)在去封地的途中,经过自己的老根据地沛县(今属江苏),不禁归心似箭,遂在沛县住了一晚,不料却在此成家立业,留下一脉。刘交的儿子刘太初在这块土地上建起了庄园,并将自己的姓氏“刘”与“太初”两个字合在一起作为新的姓氏使用,从而成了刘太初氏。
2. 子姓说。根据《通志·氏族略》上的记载,周朝时周武王有个弟弟叫管叔,因为得罪了周公旦,被流放到蓟州(今天津市),他的后裔就把名字改为纪氏。春秋时燕国大夫贾轸,其先祖是管叔,所以史书上称他为纪贾轸。还有一种说法来自《元和姓纂》,认为“苗”姓是由“姚”姓变成的。该书上有这样一条记载:“姚姓,虞舜姓姚,殷商卜辞作‘兆’,周初文王之父季历,有诸侯国姚墟,故名姚墟,至周昭王之时灭姚国,其后以姚为姓。”这条记载中的姚国就是指虞舜时代的古姚国,国君姓姚,史书中称之为“姚伯”“姚侯”或“姚伯昌”。那么,这支姚国的后裔当然也就姓姚了。然而,在汉魏六朝时期的文献中,往往把这支姚国的后裔称为“苗姓”。其原因也很简单,“苗”和“姚”在古代同一个音,可以互通。《晋书·食货志》就有这样的记载:“诸郡中正,随土所宜,各有谷豆之号,相沿至今。冀州曰粟,幽州曰粳,扬越谓之籼,荆扬谓之秫,梁益谓之粳,秦雍谓之黍……蜀曰秔,吴曰糯……”这里的“秔”字,正是“姚”字的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