昴在五行中是什么?

濮以恒濮以恒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昴」在《山海经》里,对应星宿「柳」;在东汉《开元占经》里,对应星宿「毕」。 汉代的地理书《汉书·地理志》里提到:“柳宿,东方之星,其精柳土德,主木之瑞。” 唐代的《步天歌》里面说: “奎木狼,姓危(唯)氏,角星名始。” “井木犴,姓乌(吴)氏,鬼星名未。”

而元代的《永乐大典》里面收罗了宋朝以来的天文图、星象图等,其中收录了一张「东官十二宿分野方位图」上标识着: “东官七星,曰亢、曰氐、曰房、曰心、曰尾、曰箕……凡六十四星。其二十八宿与七政之分野邑国及分野内外之州域,并见于《禹贡》,或详于《周礼》,今之史志具载甚明,不备书。” 图中「东官一星,曰昴」,对应二十八宿之一昴宿。而「昴」字的右上方有一个标记,代表的是「毕」。

到了明代,朱彝尊编撰的《阳明先生文集》里面引用了《山阴朱氏宗谱》的一段记载,里面提到了「昴毕二星」。 因此可以推测,在明朝时,「昴」字还是写作「昴毕」。

那为什么后来又改成了「昴日」呢? 我查了一下,发现清初的《天咫录》里写道: “五月乙卯,昴毕犯摄提。” 而《天咫录》的作者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一个状元,叫张英。再往前推,他的父亲就是康熙年间的状元、著名诗人张孝祥。 张孝祥和他的儿子张英都在他们写的诗中提到过「昴日」,比如在张孝祥的诗集《梦芙蓉·丙寅八月二十又三夜,月出西南,群星罗列,予醉卧花阴,忽闻漏声,惊觉,起视新月生海丘,故有此调》中写道: 其中的「丙寅」是指公元1696年,这一年张孝祥做了副主考,在山西考场里看到天上「昴日」星和“奎、娄、胃、昴”四星连成一线的样子,有感而发写了上面这首词。 再来看张英的作品《锦香亭记》,里面写到入夜后的天象:“初更向尽,银河耿耿,皓魄当空……” 如果没有看错的话,这里应该是将「昴日」写作了「昴毕」。 因为如果写成「昴日」的话,那么下面一句就应该对得上了: “二更向尽,斗柄阑干,寒光横浸。” 而且「昴]】字中间加一笔变成「毕」,也是符合古人构字法的一种。

不过我仔细读了《锦香亭记》,发现文中除了出现两次「昴毕」之外,其他所有涉及星星的地方都是写得「昴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作者故意写错了?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我很疑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