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在五行中属什么?

褚熠鸣褚熠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时辰在古时称为“小时”,古人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辰时是指早晨七点至九点,为什么用龙来形容呢?因为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升到了中天,开始偏西了,所以称为辰时。

我国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时辰。其原由是为了记录时间方便。根据古人天圆地方的观点来看,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正好对应天上的十二星座以及地球上的十二地支;而一个地方的一天只有十二个时辰的话就显得很不合理——因为随着地球的自转,白天和夜晚的长度也会变化啊!于是古人又发明了“天干”这个概念用来计时。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一个甲辰日作为一个周期,以观察地球上自然现象的变化情况。这种按照干支纪年法来划分时间的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当时称之为“甲子”。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干支历”(又称“干支纪元”)。 “干”取自于《周易》中的六个阴阳符号,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前四个是阳爻(- -);后五个是阴爻(-)。 而“支”则来源于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 这样就把时间和自然界联系了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时辰分别对应的动物是什么吧~~~

子时23~1点:老鼠活动最为活跃的时候,这时候的鼠活动吃食物; 所以选它做子时的象征动物. 丑时1~3点:牛习惯夜间吃草或夜行; 故而选它为丑时的象征动物. 寅时3~5点:老虎要开始出山捕食了,所以此时称为"平旦";也就是黎明时分,因此取名为寅。 卯时5~7点: 月亮升起的时间,这个时候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所以卯就是太阳刚刚升起的意思啦! 辰时7~9点 :这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天地明亮,万物显得清清爽爽的样子(清早起来心情都好了好多有没有^_^),因而有了这样的名字:辰。

午时9~11点 :这个时候正是阳气到达最盛的时候哦~(据说这时候人的精力最为旺盛,脾气也最好!~)所以这个时段又被称作“午”或者叫“阳” ; 因为这是阳极的时刻嘛,就像电闪雷鸣一般厉害轰轰轰哈哈O(∩_∩)O 未时11-13: 羊喜欢吃草,所以在未时候吃草的羊会出来觅食;再加上太阳此时已经偏南,天空中还有一弯新月悬在空

申时13-15: 猴子最喜欢啼叫,而且它们在这一天里的活动也是最多最热闹的;同时又是太阳开始偏西落向西方的时间段,所以我们说猴是这个时间段内的代表. 酉时15~17:鸡在这个时候开始归窝了;另外由于此时太阳落山,万物昏暗,好像天地间笼罩着一层雾,故得名“酉” 戍时17~19: 狗开始守家门,所以选它当戍时的属相. 亥时19~21: 这时候猪吃得饱饱的,就开始躺下睡觉了!

霍鸣霍鸣优质答主

子午卯酉为正,寅申巳亥为阴。 辰戌丑未为偏! 在我看来辰土是木火之地。 是日干与月亮的六合。 我认为辰土生旺,主气阳,阳气盛极而衰,阴阳交替开始,月高风清之时,万物萌动之象.... 月相就是新月到上弦月和满月,由缺到圆再到圆满,这三个月在十二个月里,对应的是立春夏至秋分,所以我认为辰月是草木生发的月份,也是生长旺盛的月份,所以五行属木,是木火之气,这个观点也来自《黄帝内经》中的“三月此谓发陈”。 “发”即生发之意,“陈”指草木之茂盛,这是春天草木生长的象征和意义吧。 那为什么要说成是“辰时”“辰月”呢,其实我觉得这是因为古时人们习惯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一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每一时辰又分前30分钟和后30分钟(因为每个时辰都对应一个动物),因此每两个小时被划分成了4份,这样一天就被划分成了24份,以子时为代表的一个小时为一日之始,从这一天这一时的开始直到第二天的同一时间结束,就为一个循环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