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钒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有:“伊,伊水也。从水的文字。”段玉裁注曰:“凡言水之字,自河、洛以东至海者,皆称‘伊’。其西南流经卢山者,日伊水;北历底柱入河者也,日伊水。东越青齐界至海者,日伊水。西北流径卢岭而东北入河者也,亦日伊水。” 由此可知,伊是描述水流的文字,它所描绘的是河流的样子。所以,用伊做姓氏的水文意义很强。
我查了《中华大字典》和《康熙字典》,发现古书里边有很多“伊水”的记载,如《尔雅·释水源》中记载:“伊水,源出梁州,西北流经龙门山下,谓之伊阙。”又说:“洛水,自北而南,经洛阳,谓之洛水。”“洛川,水名,自西北流入洛水。”“洛水,自西北流入于河。”这些记载说明,在古代,中国西部有一条叫做伊水的河流,它可能来自现在陕西省的洛川县,向南流入黄河。
在《汉书·地理志下》中还有一段关于伊水的记载:“伊水,北过洛阳市西,王莽之伊遂,《春秋》所谓伊川也。右合雒水,今左会伊水,谓之三伊。左合汝水,右合颍水,谓之二颍。或作二湮。”这段话大意是说,伊水这条河啊,它在洛阳市的西边绕过,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偃师市,这里曾经是西周时期的洛邑。(《春秋·襄公三十一年》记有)鲁襄公访问洛邑时曾住在那儿,史书里称其为“洛邑”,并说鲁襄公“还归,景侯迎之,遂如洛邑。”)
汉代的文学家张衡在所作的《东京赋》中提到:“伊洛征祥。”李善注引三国魏张昭《汉晋故广武将军李君碑阴铭》中说:“伊洛清荡。”这些都是对伊水的赞美之词。 那么问题来,这样的一个上古大水是怎样一步一步变成一条小溪的呢? 我查询了《水经注》,这其中的记载比较详细。话说东汉末年(公元196年),关中地区爆发了一场大型瘟疫,当时董卓担任弘农太守,派属吏去关中都县采购粮食,不料道路被疫情阻断,一去不归。又有一个叫孙坚的人奉诏出征,路过弘农时,也被瘟疫所困,不能前进。
就在这时,当地士绅建议说,这瘟疫恐怕是传染所致,只要把患者隔离起来,再用药物杀菌消毒,就可以控制疫情。他们说干就干,在弘农县城外筑墙掘沟,将病人隔离起来,果然有效。从此,人们纷纷仿效,把感染瘟疫的病人集中起来,进行隔离治疗。 可是,这种办法对于隔离瘟疫病毒确实有效,却对另一个问题束手无策——随着病人的增多,排泄物的增加,水源受到污染,当地百姓饮用之后,纷纷中毒腹泻,病情比感染瘟疫的病情还要严重。一时之间,人畜伤亡惨重。
正在这时,一个名叫华佗的医者来到弘农,他看到这一惨状,认为水源受到污染,必须清洗才可以饮用。于是就亲自带人挖井,净化水源。由于措施得当,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古书中对于这场疫情的描述还有一个细节:原来,在县城里患病而死的人很多,他们死后尸体无法及时焚烧,就被简单埋掉。一种传染病刚好,另一种传染病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