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开始选香港小姐?
1973年,当时香港政府为了推动旅游事业,在一年一度举办的香港小姐选举中加入“最上镜”、“最具性格”及“最可爱”三个新的奖项。 不过那时候的“最上镜”与现在大相径庭——得奖者必须由观众投得最多票的十名佳丽中选出,而“最具性格”和“最可爱”两个奖项则完全取决于评委们一眼定声。所以七十年代的港姐竞选除了“最上镜”外,其他两大奖项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到了八十年代初,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开始引入“泳装表演”和“问答游戏”等环节,并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每年港姐比赛的重头戏。 而直到八五年开始的“四季秀”,才首次把泳装环节挪至现场直播的晚会中。
随着九七年香港回归,“最美港姐”的选美活动也开始融入更多的政治元素,从以往单纯的选美竞赛转变为体现香港人精神风貌的综合素质比拼。
时至今日,虽然“最美港姐”的评选活动已不再像当年那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追捧,但它所代表的意义却早已超出竞技比赛的范畴——它传达给观众的不仅是“美得自信”“美得大方”的理念,还有“自强自立”“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些不仅影响着每一位参赛者,也促使着整个社会更加包容与多元。 所以啊,每一个参加港姐选拔的美女,其实都是勇敢的战士,因为她们在追求美的同时也在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