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各代表什么意思?
五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其中的第一句话即是“五行” 曰:一曰水 二曰火 三曰木 四曰金 五曰土 五行之间是相生相克的,比如水生木、木生火等等。 但是五行之间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问题在现代被解释得十分玄乎: 这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关于五行来历的一段描述(节选与正文无关的部分) 这段文字的用词非常之精妙,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子深奥的感觉……看得云里雾里的,啥也看不懂…… 我觉得既然古代文人大都识得文字,而且古人又喜欢用文言文来写文章和说话,那么他们就应该能看懂这些内容才对呀!为什么却没人提点一二?所以我觉得这段话肯定有问题,不是那么一回事。 但问题是——如果这句话没毛病的话,我实在想不出它是怎么得来的了….. 这时候我灵光乍现,突然想起一件事:中国人在写文章时喜欢玩一个文字游戏叫作“对子”或者叫做“对联” 对联这种玩意儿在中国历史相当久远,唐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但那个时候还没有发展成一种文化现象,直到宋代才逐渐流行起来;到了明代,文人雅士们更是纷纷拿它对诗、斗智来解闷,并且由此诞生了许多千古名联。 而对联的基本格式就是上下联的字数一样多且结构相同;同时还要做到意思相对、平仄相对等。 于是我仔细思考了一番后,决定从“对子”的角度去理解“五行”一词的来源。
首先,根据我的调查可知古代的“行”字读作xing,而不是现在的hang或xíng,也就是说这个字在古代的意思应该是“行列、队伍”的意思,而不会指“行走”之意。 这个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这个字最初的意思是走路时的队列,并引申为“道路”的意思。 “行”字本意为道路,这显然不符合我们目前所了解的五行的意义,于是我认为应该还有一个字和它构成一对对子才是关键所在。 于是我继续搜索其他史料以求求证,结果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在《史记索隐》中有这样一个注解: 这里所说的太乙实际上就是一种占筮用的卜卦方式,所谓九宫也是由八个方位加中间构成的;而这种占筮所用的符号实际就是一种类似二进制的东西,它把每一个数都用两种基本符号表示出来以进行运算,比如:101=2+3=5 所以上面提到的“一行”应该就是“一行十翼”中的“一行”,指的是占卜所使用的两个基本符号之一。至于另外的一个是什么,则没有明确的记载。 那么这两个符号分别是什么含义呢?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位前辈在知乎上写的答案作为参考,他的答案是: 一横代表天,一竖代表地,中间的交点是人和天下之间的界限即阴阳相交之处 ——这样看来,五行就很好解释了,因为其中的一行对应的就是天、二行对应的就是地、三行对应的人以及四行对应的草木,最后剩下的那一行自然就是指的大地上的那些石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