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代表五行什么?
古人用天干地支来表示时间,一天当中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是阳气上升的时段,从子时到午时阳气的升发是顺着的;而每天之中有六十分钟,每半个小时为一阴刻,从卯时到酉时阴气的生灭是逆着的。
一天的时间可以标定为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组合,如丙寅、丁卯、戊辰……每一组合标示一个时间点,这样的历法叫干支纪日法。 这种方法被后人加以改进并推广使用,至今我们仍使用着农历,即干支历法的衍生物,其把每个月都划分为上朔、清明、谷雨、立夏等等节气的时段,分别对应天干中甲乙丙丁四个天干所代表的时段。四月就是乙未月(公历2016年4月5日至5月4日),其中五日一立春,八日一小满,十五日一大暑,廿二日处暑等。
每一个节气又对应于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这样通过观察斗柄的指向就可以确定节气的开始。 中医运用的是传统的干支纪法和二十四节气,不是公历,所以中医没有立春这一说,而是以干支纪日的子午流注为基础划分十二时辰和三十六个穴位。
子时是从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丑时是凌晨一点到三点,每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共有二十四个小时。一年有365.25天,因此一周有72个小时,每天子时、丑时、寅时……一共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它的经穴。 《黄帝内经》中指出“经脉流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这五十周就是指的五百个穴位在身体上的循环运行。
中医讲的经络实际上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是一团循行于人体表面的能量场,这团能量场具有运行规律和时间顺序。这种时间和空间的微观实体就是古人所说的“气”和“时空”。它们分别是时间和空间的微观物质基础及运动形式。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古代中医所发现的经络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它具有循行规律和时间特征,这个循行规律就是时间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