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甲骨文的“王”字,是双手拿着武器在搏斗的样子。金文和篆文的“王”字,是在甲骨文字型的上方加上了一个“口”字形以示强调。小篆的“王”则是在下方又加了个“一”以表强调(“一口二一”为“王”)。到了隶书时期,“一”被写成“丨”,楷书再演变成现在的“王”了。
为什么这个“王”字会是这样呢?原来在古代,“王”是一个专指动词的词,表示“去攻打别人”之意;它的宾语就是“口”,也就是敌人所在处、或敌人的部落。当要去攻打某个国家或者部族时,就需要先做好计划、拟定战术等准备工作,所以“王”字下方的一竖就象征了这些准备工作的进行。 《说文解字》中解释“王”的含义时说它是“天下所归往也”的意思——意思就是说能作为天下的领导者和核心,让天下人归属的人才是王者。因此上古时代,天子与诸侯都是以“王”为自己最高的爵位。如周朝的王称为“周王”、晋国、吴国的君主被称为“晋王”“吴王”等等。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自称始皇帝,而以后各个王朝的君主都自称“皇帝”了……
那么为何后来“王”这个字就成为了姓氏了呢?这其实跟“五德终始说”有关。 “五德终始说”是由秦国的阴阳家所提出的封建迷信理论之一,它把当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于白青红黑黄五种颜色;又把历史上王朝的更替看作是天道的运行规律——比如说某朝代某朝,那它就是“得天地之气”,象征着五行中的某一德而取代前朝。如果这一朝代的君王德行不佳的话,那么他就会被上天所抛弃,而下一朝代的君主则是上天的选择,从而获得天下。
于是当时的人们都开始信奉这种封建迷信思想,秦始皇更是笃信不已并将自己的皇位命名为“始皇”。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更是完全按照此说来安排继位的顺序。 结果秦始皇死后,赵高串通李斯假托秦二世的旨意逼死扶苏,立嬴政的小儿子胡亥为帝,史称秦二世。秦二世登基后大封群臣,将原本属下的很多将军封为王侯,他们便都成了王的姓源之始。
至于其他来源嘛,像西周初年的王室成员被分封到燕地,他们的后代就以“燕”为姓,这是“王”姓的另一支重要来源;另外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有段历史时期是位于韩国境内,于是韩魏两国之间的平民百姓为了相互识别就在衣冠上别了一个玉制标志——这就是“玉佩”的由来,而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以“魏”为姓,这也是如今部分王姓的来源…… 最后补充一句,王姓人口在我国一直都是第一大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