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多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等方面。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五行是不存在的。但是五行的概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这个“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1.名词。指道路或行为。《易·坎》:“行险而不失其信。” 2.动词。行走;行进;履行;实行。《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名词。事物;品种。如:“五行”就是指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互影响而变化,形成各种不同的事物。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这里的“五行”是指五种基本物质(而不是后世的含义)以及它们的性质作用。
4.形容词。特指中国古代以五色配五行,即:“东方色青,西方色白,南方色赤,北方色黑,中央色黄。”(见《史记·天官书》) 五音中的宫、商、角、徵、羽也与五行相对应:“宫声雄,属土,色黄;商声悲,属金,色白;角声动,属木,色青;徵声激,属火,色赤;羽声衰,属水,色黑。” 5.形容词。泛指各类事物。 《韩非子·解老》称:“物极必反,所以言阴阳气之相流也。”又引黄帝之言:“大道甚夷,而民好走邪道。”故此阴阳五行之说也被用来作为统治的意识形态和思想钳制工具——“法家学说”的核心之一,后世儒家亦继承了此种政治功能及思维方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天地万物都可以被分为五大类—金、木、水、火、土,并在这五个大类之下衍生出无数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的性质由它们所对应的某一行来决定。例如,人的身体是由五脏构成的,这五脏与五行之间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人体各部组织之间的运行规律也遵循着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肝生肾(水中藏相火),肾生心(心中藏有真阴),心生肺,肺生情,情生于心,心舍气以灌肺谓之卫;肺生水,水生肾,肾生肝,肝气生心,心生不生肺,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同时,人们的情绪也是受五行的影响的,如愤怒时面色发红、脾气暴躁属于“火形之病”;悲伤时涕泪交流,形容憔悴属于“湿性之病”…… 五行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种元素的组合,而是古人经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具有完整体系的宇宙运行法则。
至于五行如何影响到人生,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因为很多算命的方法都是建立在五行的基础上的。有兴趣可以看看下面这两篇: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关命数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三种:一是周易;二是河图洛书;三是五行生克制化论。这三种方法各有特点,但都离不开阴阳五行的范畴。那么,到底该如何来解释命运这个问题呢?本文将对此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关于命运的看法: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因此,无论是什么事,都有它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说,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因果关系”。 但是,对于人来说,这种关系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外界环境对自身的影响也很大。于是就会产生出千变万化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考究究竟是什么样的因才导致了什么样的果出现,也不去讨论人是否真的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想谈谈我们对命运的看法。 二、什么是命运?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