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轩辕彤昕轩辕彤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博雅”,这个成语经常拿来形容一个人的有文化、有涵养,而其本意和汉字本身的含义息息相关—— ①《诗经·鲁颂·泮水》中有“既治夷路,允绥多福;既平汝猷,惠乔锡祚(zhào)”的句子,意思是治理好道路,就能多得福禄;安排好政事方略,就会天赐福禄与民。其中的“庶”通“叙”“裕”通“度(duó)”,“惠”通“诒”,其中“裕”是宽裕的意思,“诒”字通“贻”(yí),给的意思;“序”是秩序的意思;"度"是法度的意思; ②再往后的《汉书·礼乐志》又有了发展:“凡六艺之教不统于一,诸子各以其能通一派,故曰’各师异节‘也……今议者皆欲立学校,宣明善世,而无复观之数,所谓无本而学,其学不成。臣愿诏尚书赐博士经函六艺,开大学堂,郡国县道邑皆有学校,辟雍类乎天,文庙法乎圣,东胶法乎道,太学法乎帝……”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六艺不能由一家垄断,诸子百家都能有所建树,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派别,如果仅仅开设学校的教育体制而没有相应的课本教材的话,就好比没有书本去读书,那还怎么学习呢?因此我希望皇上能够下旨让有关部门颁布六经的文献,同时建立公立学校和私人的学堂,在诸侯国的首府和县都要建立学校,至于学校的规模,可以参照郊祀之礼来设置,也就是分天地人三等,天子为郊天之礼,诸侯则为祭社稷等等.....

从这两个典故我们不难看出,所谓的“博雅”二字,除了指一个人的学识渊博之外,更强调一个人对于知识的分类整理以及运用能力。而这种知识分类的能力在古代是依靠对字的理解来进行掌握的,比如上文中的“雅”字,在汉代就已经成为了一个词了,那么为何“博雅”要连用为一个词汇呢? 我们知道现在人们常用的一些词语往往都有出处,像我们现在常用的“同志”一词来源于《礼记》——“同门日友,同志日兄弟”——这里的“同学”并非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同学情谊之意,而是一句比较正式的敬辞,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朋友。而我们现代常用的“同志”也是出于此,只不过被赋予了一层特殊的含义而已。 再如我们常常用来调侃别人的“屌丝”,这更是出自一本历史著作《晋书·列传·孝宗》中所记载的一则故事——“初,桓玄篡逆,王恭镇京口,欲起兵讨玄。及元显西伐桓玄,恭表请出师以匡社稷。玄使殷仲堪、仲堪弟玄等东讨恭……时荆州府僚亦咸劝仲堪速讨恭,惟司马魏舒、别驾朱纪、行参军丘宗安以为不可,仲堪不从……”这段文字里所说的“吊丝”并不是现代所理解的屌丝的意思,而是指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也就是说当时的屌丝指的是一种社会阶层,而非现在的贬义词。 所以回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想要完全掌握它恐怕一辈子都做不到吧?更何况单单一个“博”字就有如此多的来历,你猜它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呢? 我是北溟鱼,一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字爱好者~ 以上是我对本题的理解,如有不当,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优质答主

周易中并没有“五”的概念,只有五个概念: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所以题主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到了这个答案,但我觉得你应该是没有认真读《说文》。 “博”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是:

(一)【广韵】薄郭切。【集韵】蒲郭切。并音泊。与簙同。古字通用。【玉篇】作棊。【唐韵正】作簙。【易•萃卦】王用三驱,无攸利。往无咎,小利有攸往。○按此二句以六爻占筮之辞。旧本譌乱,皆非是。今定本作「王用三驱,无咎」。於是下二象为「利有攸往」可矣;前二象为「不利居中」亦可矣。惟「往」字不属後文二行,故易之。又按《周礼·太卜》郑氏注曰:「若今之棊棊。」则知古人以碁为棊,以棋为碁可知也。

(二)【集韵】布谷切。音簿。亦与簙同。【史记•司马相如传】手搏䴔䴖。【注】䴔鶄,鸠也。一名䴔䴖。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