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字五行属什么?
《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等权威工具书上,均将“瘦”收录为形声字,属上声,右旁是“瘦肉”的“瘦”(sìu),左旁是“瘦弱”的“瘦”(shòu),其义近指人而言称“体瘦”或“形瘦”“身瘦”;其意为事物之小称“消瘦”即“缩小”或“变瘦”“减瘦”等等(详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1582页、1436页)。 以上工具书均未收“瘦”作会意或指事字解。从文字学角度来讲,“瘦”当系“痩”之别写,同源于甲骨文,只是形体演化方向不同而已——一者演化为楷书“痩”成为后起异体,二者演化为楷书“瘦”而成为正体。此正体因字形中下部的“肉”与“皮”分离,遂产生出新的含意来——“瘦”乃从“肉”从“毛”会意而成,本义应为肌肤有毛的“瘦马”“瘦羊”也。引申则为身体上的毛发脱失亦谓之“瘦”如“瘦削”(清·梁章钜《称谓录•又五○•谓身材瘦》)中的“瘦”即为“瘦削”之省;由“瘦”再转指人或物体积细小亦可称“瘦”——如“瘦长”“瘦子”“瘦狗”“瘦鸡”“瘦驴”乃至“瘦马”以及“瘦削”中之“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综上可知:瘦既可用于动物又可用来形容人体,既可描述形貌也可用以评价体态……然则其用多侧重于形容人的形态,故“瘦”可归之于“人部”。 再则,就古文字所反映出的造字规律来看,凡是带“人”之部首的字大多属于“人部”;而以其他偏旁组成的字多数归于“六书”中的“象形”或“会意”之列——诸如日、月、山、土、水、木之类表事物的抽象概念的词往往会被归类于“象形”,而像“家”“国”“天”“臣”“言”这类带有具体的形象特征的词则被归纳在“会意”范畴之中了……(参见《汉字结构原理》P5-9;王宁主编.汉语言文字学论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第一版)据此观之,把“瘦”隶入“人部”当属无悖情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