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中,“而”共有61个义项。 其中表示连接词义的57个义项均与“耳”有关或可推测与“耳”有关——
①、而,乳也。像人之面形。从口、儿,儿亦声……凡人首,两耳、面目在侧者,皆乳也;本义为鼻子和耳朵。(今已不用)
②、而,象齿而玉足者,瓠犀之类也。从二而。而亦声…..言其白如瓠中籽,又坚如玉足。本义同上。(今已不用)
③、而,颊毛也。象毛之形。凡而之属皆从而。而亦声……颊毛谓须也。本义指两颊的毛。(今已不用)
④、而,颊毛也。从二而…..谓须髯之垂者若二而连。与上文之颊毛不同,此须髯之长者。(今已不用)
⑤、而,颐毛也。从口,而省。而亦声……谓颐之下毛也。下巴上的长毛叫颐毛。因下巴又称颐,古人认为下巴的胡须是两束生长的,故称“而”。
⑥、而,小篆作“”,后简化成“而”。许慎认为是“人而有须曰而”……意为人脸上有胡须的样子。
⑦、而,小篆作“”。许慎认为“从二而。而亦声”,即以两个“而”作边旁来表音,这是错误的。因为古文字中的“二”作或:,而不是或:,不可能把写成。 本义为鼻端。 ⑧、而,人眉也。从二而。而亦声……意为眉毛长在双目之间。此处应解释成“处在中间”的意思。
⑨、而,耳中也。从二而。而亦声……意同上述“⑧”。
⑩、而,耳中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裴駰集解引三国魏张揖说:“石,磬悬鼓也。”可见古代的石磬就是一面大鼓,敲打这种乐器,发出音响,就会使百兽随乐起舞。所以这里说的“拊石”“百兽率舞”不是用手拍打石磬百兽就跳舞了,而是手拿石磬敲打出美妙的音乐,然后以鼓为中心,用一种特殊的节奏型来指挥全体野兽跟着一起舞蹈。
⑾、而,抚也……抚读为拊……《吕氏春秋·仲夏纪》:“朱襄制拊搏造琴瑟。”高诱注:“拊搏,五弦乐器也。”《淮南子·修务训》:“作为五弦琴,一弦而轸。”高诱注:“轸,所以转弦也。”按:古代的五弦或七弦琴都没有品位柱,演奏时只能定出泛音节、按音节的音高,而不能准确地确定主音的位置(现代的古筝等弹拨乐器也是这种情况),因此,它的音色不能很清晰,音量也不够宏亮。 所以这里的“而”当抚、拍之意论。 “而”的第五十七个义项是:
⒀、而,语助辞。而况于龙乎!……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