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五行是什么?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运”,在后世医学文献中,一般指木火土金水五个运行着的气(后来中医又分阴阳,共为十种之气)。 而"卍"这个符号,在古印度是指"风",因为梵文字母"風"的第一个字母是这个符号;在古波斯语中,这个词表示的是"风暴、暴风雨"的意思——当然,这是它作为象形文字时的意思。
而进入古代印度以后,这个符号被用来代表由太阳神控制的南方行季之风(即南风),并因此被赋予了阳性的性格和特点。 到了现代,很多国家的医学书籍都介绍了阴阳五行学说,并且把它运用到生理病理学当中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或疾病的病因病机。
不过这里的五行并不是指金木水火土,而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文知识体系对自然界的划分,分别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
如木主生发,火主温暖,土主长养,金主肃降,水主滋润;或者木性仁,火性礼,土性温,金性情,水性智等等…… 这种观点的起源,应该是东汉的易学大家郑玄。他在注释《尚书·洪范》时首次引入了五行学说,并且把五行与中医联系起来,认为"木"对应"春",属于生命活动的开始阶段,其性质属阳;"火"对应"夏",是生长旺季,其性属阳中之阳;"土"对应长夏,是养收季节,其性属阳中之阴;"金"对应金秋,是收藏季节,其性属阴中之阳;"水"对应隆冬,其性属阴。
这样,中医理论里就有了一整套四季、五行的逻辑体系。 所以你看中医书上讲的五行生克,实际讲的是四季生杀,即春天树木发芽生长而克制冬天万物萧条,夏天万物蓬勃而克制秋天落叶凋零,秋季果实成熟而克制冬季草木枯萎,冬天冰天雪地而克制春季万物复苏,而夏季炎热酷暑而克制长夏湿热蒸腾。
所以五行在中医里其实是四季五行的简称。 至于这个"土"为什么能克水?中医解释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因为土居中央,载物平衡,有水则湿,土不载花,故水克之。
另外,根据中医书本上的图例,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土的位置是有变化的,而且变化的方向是与节气走向一致的,即随着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推移,金位西南,木位于东,水土位于中央,而火则一直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