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属于五行什么?
《尚书·洪范》说,“五行之序,水木金火土”。其中木主仁、火主礼、土生金(据郑玄,金在五德之中属义)、水克火(据朱熹,火的本性是克泄耗的)、木克土等等。这实际上是用五种物质属性赋予五种德行以形象性的含义,作为判断伦理价值的标准。这种观念起源于古代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并由此形成一套完整的价值评判体系。 《周书·大诰》中就有“予惟小子,正拜告天子,若保斯民,是乃君子有德,而万事济美。”意思是说,我虽然只是天子身边的小臣,却亲自跪下向天子陈述道理:只有让百姓有生存的空间,这才是君子的品德呀!
可见,古人认为仁的表达方式就是给予草木以生长的空间。同理,礼源于火,故其表达方式是“人衔枚接食,如烈焰灼人之貌”;义与金有关,表示方法应是“割裂肌肤,以明断绝”;智的意思则是“如水之流,决行无穷”;信的意思是“如谷米充实,无所不备”。 孔子之所以被看作是圣人,主要是因为他对“仁”“智”“礼”“信”等有着符合要求的表达。比如,他说“智而不仁,知(识)足以违理乱常(《阳货第十七》)”“礼之用,和为贵(《中庸第二十五章》)”,他提倡的“忠”“恕”“敏”“惠”“直”“恭”“谦”“让”“固”(守旧)都是建立在“仁”“智”“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仁、智、礼是成为圣人的重要条件或者说是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