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体五行?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有三百九十二种,不同的体质有不同的表象和性格,不同部位的痣也有不同的含义。 人体的五脏与五行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根据脏腑的盛衰、阴阳的消长,可以从形体、面部、毛发、肌肤、指甲、情绪、性格等多种特征上判断一个人的五行属性及其强弱,以此作为论病的依据之一。 《黄帝内经》提出“有诸内必形于外”,这里所说的“诸内”主要就是指五脏中所积聚的精气,它虽然存在于内部,但可以通过体表的外在表现显现出来。从体表的细微变化推求体内的虚实寒热是十分重要的诊断方法。
早在秦汉时期,医书上已经出现了有关望闻问切的记载,后世更是发展出“望闻问切”四诊法,是临床医生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 五行的相乘相侮也是中医里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反映疾病发生的机理,指导临床用药。
比如,金克木,肝属木,脾属土,在临床上遇到脾胃虚弱的人,容易肝气郁结,就可以选用健脾和胃的药物配合疏肝理气的药物来调理。 五行学说中还涉及到“子病犯母”及“泻南补北”的治疗原则,这些在治疗疾病的实践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