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阴阳什么五行?
《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提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饮食而慎寒凉,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里提出了养生的原则是顺应自然、调和情志(心理)以及节制生活起居。 而《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记载: “师曰:凡治风先治肾,肾者,五脏六腑之本,劳伤太过,肾气不固。脾土因之,渐致受伤;四肢亦然,渐渐痿废。人之有病,多从伤肾,而肾有病矣,此所以治肾为先。”“少阴脉急甚,头眩,不知食何物,身重无法,此脾土虚也。病后少食,加颜色差,小便清利,四末温软,体重,此脾胃渐消纹皱,足下热痛,身体倦怠,小便数而大便干结者,此脾阴不足,治当补脾。”“心气虚,胸中郁闷而痛,不欲食,飧泄无度。其人烦闷,常欲呕,呕即吐清水痰涎,或吐血、衄血,此心气损也。治宜补心。” 文中指出了损伤五脏可以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认为治疗各种疾病应当从治肾入手,但临床辩证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例如,在肾虚的基础上同时伴有脾虚的情况,就需要健脾补肾双管齐下。
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土克水。如果肝气太旺,就会克制脾土,造成脾虚。治疗脾虚,还可以疏肝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 《黄帝内经》中还指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里提出了养生应遵循的原则是遵循阴阳的变化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来调养身体,并且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度及劳逸结合。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形体和精神相互协调,达到养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