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五行有几画?

贝妍柔贝妍柔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丽”字,一般有2种读音、3个写法。 读li(四声)时,写做“麗”; 读li(三声)时,写做“緶”或“隷”; 读li(二声)时,写做“儷”。 “麗”是简化字,繁体写作“麗”; 《說文解字》里“麗”的部首为“丽”; 而《康熙字典》中“麗”的部首则为“隹”。

目前普遍采用“麗”作为简体字。 关于这个字的笔画,各种工具书说法不一—— 有的说9划,如新华字典; 有的说10划,如现代汉语词典; 有的说11划,如辞源; 还有的说13划,如古代汉字。 我查了两本古字典,一本是宋代徐鉉等撰写的《广韵》,另一本是清代永瑢等撰写的《古今图书集成》,两者均记载——“麗,从丽,聲。《說文》作‘麗’。”据此,應該是13劃。 但《廣韻·上平聲·支細韻》又提到——“麗,亦作䟽。”而《古今图书集成·經史證類》也引用了这句话,并注曰——“鏃音立,字義同麗。”由此可見古人也是把“麗”写作“䟽”的。

再查《漢語大字典》,注1里说麗字最早寫法就是“䟽”,注2里則引用宋代沈括在《梦溪筆谈》中的话——“‘麗’‘䟽’形雖似別,然字之異書,自有八種……此卽‘䟽’字。”由此可知,在古代“麗”字除了上述四种写法外,还应有“䟽”和“儷”两种。而“俪”字今天只作“麗”的异体字处理。

综上,“麗”字应该算13画。 以上都是就“麗”字本身而言。但如果考虑到古代没有拼音字母,“麗”字作姓氏时的读音如何确定呢? 清人王仁俊撰写的《鳳鸣歧山》第五卷《姓氏考略》中,收录了明代学者陈士元纂辑的《姓苑》;而在《姓苑》中则详细阐述了“麗”姓的两个出处。一个是“出中山”,另一个是“出高辛氏”。

其中“出中山”的这一支,正文这样写道——“麗,古國名,舜禹時,貢金為爵稱。今直隸真定東北九十里為麗城。其地有麗水源,又有麗丘,其人不復知所由。蓋以國為氏。”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明确提到了“麗”姓的起源之地在今天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一带。而且,他还特意指出了这一地名在古代的读音——蠡。

《爾雅·釋水》里有對应的條目——“澤,汙也,蠡,潦也。”郭璞注引汉賈誼《過秦論》——“渭陽千里,溺陰雲雨,沛若霖霪,恆潦安流。”李商隱詩詞集補遺裡也有“滄浪濕我衣”的句子。《莊子·天運》中更有句——“汎濫無涯,泓澄淵渟。”可见“蠡”字在春秋戰國時代至漢代,發音都和“麗”接近。

那這一帶的古音怎么發呢? 《水經注·河水》中有一段話提供了線索——晉灼注引东汉班固《西都賦》——“元始元年正月,始加元服,元服者,皮弁笄總冠之文也。”而魏王朗《與韓伯彥太守書》中則提到——“元服既加,榮曜日盛。”顯然,“元服”中的“服”字當時的發音就和“麗”相近。而這兩個“服”字當初都是入聲去氣音fú(現在的國標簡化字為“伏”)。

我推薦將“麗”姓的姓氏拼音設定为Fùlì(附麗)。

璩杉美璩杉美优质答主

有“麗”字。 读音、字形、笔画,参考《康熙字典》 “麗”字,在繁简转换里显示是2015年9月8日17点48分生成,并成功转换成简体; 在网页上搜索发现百度百科里有记载—— “麗”字是象形文字,像一双手拿着棍子赶着两只羊,而下面一只羊的图案表示前面两只羊已离开。这种双关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例如《左传·僖公九年》中的“召伯虎会夫容于鄭,皆師於殽右。伯葭不可,曰:‘臣聞君之好為爾師者,去之。’”其中的“伯葭”即指周王,因为伯姓也是姬姓。

从历史文献资料看,“麗”字的历史演化过程是这样的(根据《康熙字典》)——“丽”字最初写作“丽”或“”,到东汉时期又作“”,魏文帝黄初年间开始写作“麗”或“麗”,晋代以后一直写作“麗”至今。 我查了“麗”“丽”“莉”“俐”等字,它们都是现代汉语标准字,但在古音中却属于同一个声母,且都属于阴平调,所以读音比较接近。因此读作li时,这些字都通假。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