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五行属什么?
荫,yìn 。“蔭”字在《说文》中解作“隂”,也就是“陰”的简化字。 “阴”的繁体字是“陰”,偏旁“阝”(古文字偏旁“邑”)代表地名,本义即是在地面上存在的建筑物。这个“阝”和“木”组合在一起表意树木或植物,而和“日”或者是“火”的字形一起时,则表示日光被树木等物体遮挡。 “荫”字的造字逻辑也是如此。金文的字形上部分是一棵树的形状,表示树木;中间是一个“日”字,表示阳光被树阴遮挡;下部分是手的形状,表示人在树下乘凉。小篆将金文的“手”更换成“又”。至今汉字中的“樹”“蔭”“陰”等都是从“荫”分化出来的字。
所以“荫”字从造字逻辑上看,应当属于会意字。不过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它是形声字。因为古人把“蔭”分解以后,发现它的读音和它的构形意义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为了便于发音,在造字的时候添加了辅助发声的字,这就是“蔭”形声字的来源。 但是这里要讨论的是,如果“蔭”是形声字的话,那么“陰”就一定是形声字了——因为“蔭”、“陰”古今音义完全相同。但是古今汉语学界都认为“陰”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这是因为古人对形声字是如何构造的,其规律是什么,这些都是不清楚的;而对于会意字,由于《说文》有详细的解析,所以人们根据许慎的解析来判定一个一个字是否是会意字。
例如“陰”字,《说文》中解释道:“陰,水泽氣也。从其形,像水,於人之足;象形。”即“陰”的字形上半部分的“冫”象征水流,下半部分的“人”表示在地面上,合起来就表示光照不到的地面上积水或者潮湿的地方。显然这是会意字。 如果“陰”是会意字,那么“陽”就一定也是会意字——“陽”的古文字形体上面是“日”,下面是“昜”,“昜”就是“陽”的本字,由上下两个形体组成,意思就是把太阳从云中放出来的样子,这也是会意字。可见“阴阳”一开始就不是形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