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五行属什么?
《说文》的解释是,“蓑,草衣也”。也就是说,“蓑”字本义是指用草编织成的衣服。可见“蓑”字的构造是很清楚的,它是由两个含义独立的文字组成——“覀”与“萧”。“覀”指各种西方式的帽子(见“盖”);而“萧”则是古代的一种草席,用来遮阳、蔽日或垫坐。《诗经·豳风·七月》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二之曰,执弓挟矢,旅櫜鞬,射貉朔方”,其中的“弓矢”和“櫜鞬”都是盛放箭矢的器具,而“旅”是行列的意思,“射貉”就是猎取水獭(因水獭多生活在水中,所以需要用竹木制成防水的工具)。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接下来,人们就要开始制衣了——《诗经·魏风·伐檀》即有“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河中水清且缓,但人们要捞取河里的水草做原料,这显然不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样子,而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至于“萧”字,除了表示一种草药之外,也是指用“萧”制作的器物。《礼记·月令》中就有“仲秋之月……农始稼穑,俶载南亩,九推收获,妇功成布帛禽兽。天子乃以彘祭祀祖先。是月也,寒暑平等,水火金相(消长),民气平和,其虫毛。其畜鸡,其谷豆,其果栗,其色白,其味酸,其嗅腥。”其中提到“其兽鸡”“其果栗”等物,说明这些正是当时人们的日常用品——公鸡可以用来祭祀和食用,鸡蛋是百姓的家常食物,公猪是祭祀的重要牺牲,而公羊作为祭品则只出现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萧”是一种重要的香料,也是制作熏衣草的香草之一 。这种香草在春秋时期已经是很珍贵的东西了——《左传·昭公二十年》记齐国大夫晏婴的话,说当时鲁国的季孙氏想要向晋国买九顷良田,而晋国恰好没有那么多土地可以出让给外国人,于是晋平公就派晏婴去办交涉:“寡君之愿也,请受地勿辞。”面对晏婴的反问,季孙氏的使者居然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