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五行属什么?
得,dé ,德、逮的合写,本义:获得) 同本义[get;obtain] 得,行所尤也。——《说文》 失得之故。——《吕氏春秋·察今》。高诱注:“得,谓所行得其理则得之,非所得而得。” 以愚得备诸侯母后。——《史记·项羽本纪》 我自不驱谁敢赶!且入门,将下手,曰:“老僧至今不曾吃饭。”小和尚只得入去禀白。——《醒世恒言》 又如:不得(得不到;不能);得一望十(得到一个,还想十个。指贪心不足);得步进步(比喻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得不耗(犹言保得住,藏得住);得失(得到与失去) 取得 [secure] 得,取也。从又得声。——《说文》 凡伐国,及贼邦君大夫,皆载诸鼎俎,载,取也。——《礼记·曲礼上》 齐师伐我,公将战。——《左传·庄公十年》 遂得亡归。——清·邵嘉《郭文穆公传》 “虏”得死,即就烹。——清·魏禧《大铁椎传》 获一人,封万户侯;得三城,赏五十城。——《汉书·高帝纪》 夺也。——《广韵》 又如:得手(得寸进尺;抓住时机;得心应手;得便);得空儿(有机会;有空闲);得开交(摆脱干系或困难);得个分晓(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得人(被人理解、接受、信任等);得门而入(找到窍门);得口(受到众人的称赞);得意忘言(得意:对问题的理解达到很高的境界);得道多助(道:道理);得所(得到合适的地方) 收得 [receive] 楚昭王有侍者曰申公子牟,……昭王问焉,曰:“孤亦欲问子。孔子尽见天下圣贤,陈而出之,行年七十而胡须白。此何人也?”——《庄子·渔父》 使燕王得壮士,以报刺客。——《史记·刺客列传》
古代汉语中的一些特殊用法: (1)表示被动的语气时,用被动词“得”字,表意和现代汉语不同。例如: ①臣乃得有司论狱是也(贾谊《过秦论》) 我才能够由法官来判决这个案件了。“有司”是审判官,“论狱”是判决。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项伯连夜跑到刘邦军中去了。“驰”是跑的意思。 ③樊哙拥剑怒目视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樊哙持剑瞪着眼问:今天的形势怎么样啦? ④项王则受璧不发兵 (司马迁《鸿门宴》) 项羽接受了玉璧却不派兵打刘邦。 ⑤吾属今为之虜矣(同上) 我们现在要被项羽俘虏了。(“虏”是俘虏之意)“为”是成为的意思。 ⑥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 ⑦吾得兄事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 我要像对待哥哥一样待他啊! ⑧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班固《张衡传》) 我怀着犬马一般恐惧的心情,恭敬地把我的意见报告给陛下。 ⑨得无困事邪? (王勃《滕王阁序》) 难道没有为难的事情吗? ⑩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当时候天下起了雨,路上走不动路,估计已经误了期限了. ”度" 是推断的意思, 不是计算的意思!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估量着已经... 而现代人所说的"错过了期限", "恐怕已经过期了""可能已经晚了"之类意思的词并不是这里的度.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古人说的被动,和我们现在说的意义稍有区别。我们现在的翻译大多根据句意译成“被别人怎样”“被怎么怎么样了”等等,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古代人认为只有人的行为才能算是主动还是被动,所以只有人才可能作为主动或者被动的主语,其他的都是做为宾语存在,比如上面的例子中的“得”就是做为动词“被”的被字结构。如果硬要在现代汉语中解释的话那就是“被人怎样了”“被怎样了”。这样就不符合上下文的语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