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五行是什么?
“妨”字,《五音集韵》注云:房肥切。又方鱼切。皆平声符,属阳,其声浊。以切音论之,当为“房非切”或“方微切”,与“防”、“妨”二字同母,故古书多作“房”。今俗本《千字文》及某些明抄本《三字经》作“方”,误矣!
“妨”的本义是“阻挡”、“妨碍”,如司马迁《报任安书》说:“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荀卿之文,盖法士也……屈原之文,方以洁自污。”这里把三种文体比喻成三个人,其中两个比喻体都是就文而说的,一个比喻体(“法士”)就带有社会属性了,“法士”就是“守法之士”——在封建时代,这是褒义词。这个“法士”的形象正是“言必忠信,身行笃敬”“正言若反”的。我们读《论语·子罕》时,看到孔子称赞他的学生言偃:“起予者商也,吾未尝无诲然。”又说:“永行元吉,永言孝思,昭哉嗣乎!”这就是在赞扬他“起”自己的“道”,即“能继承我的志向和观点”,这种继承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能“起”、有创造性的“起”,而这个创造性就在“言必有中”(说到点子上)而又“言之有度”(说话得有理有据)。因此我说孔子的这句短评有如同下评语:“这个学生很能‘接上(师)气’啊!”
所谓「妨五行」就是妨克你自己的五行,这里所说的五行乃是属于人的五种心理现象,即是:仁、义、礼、智、信。这五种心理现象也各有五行之特性,即:仁者属火,义者属金;信者属土等等。一个人在这五德当中各有天赋,其特性也各有所偏重。所谓五行相畏、相生、相克,如果五行能均衡、通达自然则万事吉祥。如果不通达处则会产生病态现象,这时,就要运用木、火、土、金、水五材来补其不足、抑其过余。
人的五德之五行,如何用五材来补其不足抑其过余呢?首先要了解五行相克之理,然后才能有所为。木、火、土、金、水五材的相生相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火、土、金、水五材与人的五德也是相应相生相应相克的,人的五德五行若有不足或偏颇,就可以用相应的五材之特性来调和。
所谓「妨五行」的不吉之位,不是指某一个固定的方向,而是指某一个人五德五行当中最弱的部分所对应五行方向,这是各人的不同而不同的。如果在事业运势上有滞碍,就需要运用五行的方位调整居住和做事的环境,使五德五行平衡、通达。
妨五行方位的调整要点是:
「妨五行」的方位是因人而异的,是五德五行中最弱的部分所对应的五行所克制的方位。如果你的五德五行完全和合、通达,那就没有「妨五行」的方向。
「妨五行」的方位是个人最衰弱的方向,因此,不仅不能在此方向购置房产居住,就是朝向此方也不能做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