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属于五行中什么?

计丞贡计丞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在数理学中代表“太极”,它是一个虚拟的数字,也是万物的起源。 《周易•系辞》中有云: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是万事万物两个最基本的属性,即阴柔、阳刚; 太极则是把阴和阳统一在一起的一个中立点。这个点可以看成是0,因为它没有阴阳之分,也没有上下左右前后,所以它是中立的。

“一”作为太极,它是天地未开、万物未始的状态。所谓: 无极而太极。 有极才有边界(有界才分阴阳),所以太极拳强调无为且无极限(无形亦无极),只有这种无限制、无边际的状态才能与道相通。 所以《老子》中曰: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诎,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 “一”又是循环的开始,《周易》有“圆融无碍”之说。所以佛教轮回说、道教的炼丹术都遵循着这一数字。 “一”还是变化的依据,《庄子•秋水》中有“以天下之美为尽在一身”,这就是说要观照万物,必须从观察“一”开始。 《周礼•大卜》中说: 凡国大事,启蛰,立夏,殷周之祭,命历数,造次皆于‘一’。 “一”“无极”都是描述宇宙初始状态的一个词。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太极”、“无极”都是指天地未开、万物未起的混沌状态。这就像现代物理学中的“真空”一样,你无法找到具体的物质。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描述某种特定状态的抽象概念。 但古人很聪明,他们知道无论多么抽象的概念都必须有一个载体,否则就会成为空洞的符号。于是他们就找到了“数”,作为这些抽象概念的载体。也就是说,所有这些抽象的概念必须通过数才能得到体现,或者说所有的数都必须有一个对应的抽象概念。

《易传·系辞上传》说得很清楚: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是以兴,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圆有位,上下定矣;左右逢源,上下应矣;刚柔相济,文事立矣;文武兼资,德行厚矣;阴阳消长,盛衰见矣。 中国古代哲学家虽然使用了大量的抽象概念(如太极、阴阳、五行等),但是他们都力图让这些概念具有可度量性。因为万物都可以量化成数,数是最接近真理的存在形态之一。

山巴图山巴图优质答主

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络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属三焦,络心包,此为相表里的手三阴三阳之经有规律地联属脏腑。

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足少阳胆经,属胆,络肝,此为相表里的足三阴、三阳经有规律地联属脏腑。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足阳明胃经,络脾、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此为特殊表里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肺经的经脉有规律地联属脏腑。

根据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可理解各经脉之间的联系,和脏腑的属络关系的规律性: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均为阴经,分别走胸、走肝、走肾、心包等胸腹内脏,在胸腹腔循行,它们各有一支支脉走大肠、三焦、脾、胆,与腑发生联系;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径均为阳经,分别走大肠、胃、脾、小肠,并通过其支脉,别络在头身肢腠运行,在四肢躯干之表循行,它们各有其一支支脉走肺、心、肝、肾,与肺脏发生联系。

因此可理解,手、足三阴经行于人体胸、腹及肢体内侧面。三阳经行于人体背、头及肢体外侧面,阴经属于脏,循行于四肢,络于腑;阳经属于腑,循行于头身躯干,络于脏。这样脏腑经络之气相互络属,表里内外相互贯联,从而周身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十二经脉,左右各为一系统,各有其终始流注次序,而构成终而复始,周而复始的统一整体。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