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包含五行吗?
古人造字的时候,是考虑了五行的。《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曰:阴阳之气,何谓乎天?”,黄帝问道:“什么是‘阴阳之气’?”; 岐伯对曰:“阴阳之气,高下之位,非有天壤。”,歧伯回答说:“天上并没有阴阳之分啊!”; 黄帝曰:“愿闻阴阳之形见焉!”,黄帝道:“我想听听关于阴阳形状的事!”; 岐伯曰:“形体定矣,各从其类也。”,歧伯说道:“人的身体是确定的,按照各自的品类而有所区别的。” 上面这一段是说,人体有体表和体内之分,体表属阳,体内属阴。
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也符合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五脏之中,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所对应的五色,为赤(心)青(肝)黄(脾)白(肺)黑(肾)。 五味之中,苦入心,酸入肝,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所以,药有五味,食有五味,人也有五脏对应的"口味"。 可见,古代的中医理论中,已经包含了“五行”的内容。
中国字从本质分析,是先有字的读音,然后再有字的外观。因此,字的外观即字形能反映出字的读音。从文字结构分析,汉字在创造方法中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几种常用方法,尤其是中国汉字发展到后来,大部分的字都使用形声的方法进行创造。
因此,根据形声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表意的部分,叫做形旁,另一部分是表音的部分,叫做声旁,由于声旁只能表示汉字的读音,不能表示其意义,因此,声旁代表汉字在语言中发音的元素。
中国字的发音在语言学中属于有声语言,是有五个元素组成:字调、字尾、字腹、字头以及音色。而形成这种有声语言的根本就是人的发音器官。从中医五行学说中,人的五脏与五官相联系,而五脏又与五行相关联,因此,声旁反映出五行对发音器官的影响。这样就将五行与声旁,即声旁与字的发音有机的联系起来了,从而说明了汉字中包含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