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属于五行中哪行?
明朝的皇帝,除了两个被蒙古人挟持去的(靖远伯王,昭仁太孙)以外,其他帝后们的五行得分如下: 木行:建文帝、孝宗、神宗、光宗 火行:睿宗、宪宗 土行:太祖、成祖、世宗、穆宗、熹宗 金行:宣宗、英宗 水行:宁宗、懿文太子,秦王
根据上表可以看到,明朝的皇帝有六人是属木的,三人属火,四人属土,二人属金,一人属水。其中土木之变中的英宗和代宗属土,而土木之变的爆发恰恰是因为这两人属土,而当时蒙古人的主帅也率军属土。这就使得中国历史上的“土德”说又多了一个证据——其实“土德”说本来只有汉朝一个正例,宋太祖还因为“地居中原,得土之气”而称过土德。但是明代似乎很乐意当“土德”,嘉靖皇帝为了修玄而大量消耗国库银两的时候,就有大臣劝他说“国家岁入二百万,今耗费已及千万,天下财力日穷,百姓钱粮不济,边境军饷不足”,嘉靖不听,反说这位大臣不懂“五行”之理,说“我命系苍天,力由五行”,炫耀自己得到了上天的赐福,这话真不知怎么驳他。
通常,中医学将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分别归属于五脏,称为五脏相关系统。其中,肝、筋、目、爪、泪、唾液、风、青、酸、春、东等属于木;心、脉、舌、血、汗、南、苦、夏、赤等属于火;脾、肉、口、唇、黄、中央、甘等属于土;肺、皮、毛、涕、辛、秋、西、白等属于金;肾、骨、发、耳、齿、黑、咸、北、冬等属于水。
中医五行学说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将人体的五脏及其他相关组织与自然界的四时、五方、五色、五味等,分别归纳于五行系统之中,借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具体地讲,在“天人一体”的观点指导下,把人看作是“类自然”的一个整体,用以说明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例如,把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气、五色、五味分别与人身的五脏,按照五行本气相应的原则,分别纳入五者的系统之中。这五者之间的生克规律,可以用来指导脏腑生理、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