軝属于五行属什么?
“軧”字是一个形声字,其声符为“低”,故读音同“低”;其形旁为“车”,故本义与“车”有关。《说文解字•车部》:“軧,车后也。从车,低声。”“軧”的本义就是指有帷盖的车子,即古代的一种有帷盖的四轮车。段玉裁注云:“今人谓轿车之有车罩者曰‘面包车’。古无此称,则谓之車。‘面包车’之音转为‘米包車’矣……谓‘米包車’为四马车,亦通。”
不过,“軧”的字形演变与“低”稍有不同,在汉代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軧”的字形还是“車”字头,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这个字形。《汉语大字典》[1]据此把“軧”的部首隶定为“车”,并引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的说法:“凡写字处,莫不有车辕,即此是筆。”可见“軧”在古代就是借用来表示书写工具的名称了。
至于“軧”的属性和用途,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说得很明白:“謂之軾者不稱軌,謂之轝者不稱軿,謂之車者不稱轓,謂之軾輅者不稱辒,謂之車者不稱輧,唯稱軾輅者與輜同。此九者,車之名也——而輜、軿、輼、輧,又別有大意焉。” 所谓“軾辂”——即今之“厢式汽车”(wagon)——“軾”在前,“輅”指车厢,合起来是指有前悬挑的车厢。
《説文》:“軾,车前橫木。”段玉裁注:“車兩邊各有軾,謂之一乗。”由此引申而有“儀容端正”之意,如《禮記•檀弓下》:“孔子韞匵(dù)而視之以軾。”鄭玄注:“軾,平坐檢括髮齒,整容貌。” 再來看“辎”,《說文》:“輺,辎重。”段玉裁注:“輜,車有帷蓋。輜、輜同。重则謂之物。”《漢書•趙充國傳》:“今車駕當出軍,欲令臣先陳軍形,以示山川之勢,助軍糧,備水草。”師古注:“輜,謂輜輜有餘。” 综上,“軧”“輜”“辎”三字皆从车,聲符皆為“低”;“軧”與“輜”“輜”同,均指車。
其中,“軧”指有帷蓋的有乘具的车子;“輜”指有帷蓋且載貨物或裝備的汽车;“辎”指有帷幕且有座席的车。 而“車”則沒有特定的屬性,泛指一切交通工具。《說文》:“車,輿輪之總名。”李陽冰注:“車者,軍之用豈可無哉!舆也者,載人也。輪也者,行之使也。無此三件,斯爲殘車矣。故軍用有車,國用用车,民用有車。” 以上所述,皆車部的字義,而「輜」「軿」二字則分別屬於車和衣部的字義。詳情參見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