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解五行属什么?
中国五行的起源,最早出自于汉朝,相传是由汉高祖刘邦的宰相萧何所制定,在东汉时期开始盛行,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姓氏的五行到底是怎么推算出来的呢? 根据汉书的记载“萧何定姓为氏” 也就是说,萧何定姓氏的同时,也同时定了它的五行。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汉代时期的姓氏和现在的姓氏概念不一样,现代姓氏一般是指一个家庭的血统之所出;而汉代的姓氏指的是整个民族或者整个部落的血统来源(当然,现在的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保持部落这种制度)。
所以,汉代初年,刘邦为了统一姓氏的概念,统一了宗法制度,规定同姓同祖为同姓,异姓异祖为异姓(这就是后来我们一说到姓氏,默认指的是同姓的原因所在)。同样,为了统一姓氏的五行,又颁布了一条重要的法令: 《史记》正义引《尚书·周书·大诰》序文云:“汉天子姓刘氏,其封域广惠之,曰南阳郡,以今宛县为治所。” 这里的“封域广惠”意思就是把南阳作为刘姓的封地,然后在这个地区普遍赐予刘姓人土地。既然有赐土,自然就有封字,而这个封字就体现了刘邦对刘姓这个家族或者说部落的五行归属。
《国语·晋语八》中记载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重耳逃到翟国,翟国人给他提供了食物,于是重耳让祝融作为使臣向晋献公表示感谢。重耳说:“我父祖的功业都是属于周武王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功勋都来自周王室,所以我们属于火行。 祝融听了这话十分高兴,连忙回去报告,把话传到了重耳的耳朵里。姓氏的五行其实在古代是跟国家的五行联系在一起的。 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姓氏的五行实际上是国家、部落或者大家族祖先祭祀的五行之一,这种传统一直到明清时期还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