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五行有多少?
这个题目很好玩 按照古代人设想的世界来看,世界上有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对应于五色青、赤、黑、白、黄。 又根据古人对自然界的划分,世界由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组成,每个方位又包括了三个部分(如南方包含雄鸡之冠、朱雀之翼和朱雀之神),因此又有东木西金南北火的说法。 由于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因此人体也应有五行之分。
中医理论中,五脏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志为怒、喜、悲哭、忧、思; 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五脏为心、肝、脾、肺、肾。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间,只有头顶上方约1/3的区域属于阳性,因此头部被称为“诸阳之首”; 足底部为阴,因此又称“三阴之地”; 两臂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腹部为阴,故称“孤阳之府”; 腰部为阳,但阳气不足,故有“命门之火”之称。
人的五行就是人本身的五脏之属,即心、肝、脾、肺、肾,因为五行属木、火、土、金、水,而人的五脏亦属木、火、土、金、水。五脏与五行的归属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人的五行是通过五脏体现出来的。人的五脏是通过经络相互连通,五脏之气由此而周流人体,并派生出相应的人体生命活动。人的四肢百骸、五官六腑、皮肉筋骨以及精神情志都要依赖人体五脏、五行的正常功能。
人的五行必须在时空有序的变化中相互协调、相互平衡。如果五脏之气失去了相互协调、平衡的运动规律,或由天、地、人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五脏之气过度亢盛或不足,造成相生、相克失衡时,各种疾病遂由此而产生。比如,当肾之精气不足时,导致肺金失去母气的充养,再加上肝木过度侮金,以致肺金被克太过、功能衰退而咳嗽痰喘。如果对这类患者用补肾清肺、佐以平肝的方药,则可获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良好效果。
总之,中医治疗疾病,无论用哪种方法,都离不开通过调整人体的五行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