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字五行属什么?
“该”字的五行属性,历史上争论很大。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它属于木字旁,因为它是树木的“材”。但是,明代学者胡广等人在编纂康熙字典时,把“该”的五行属性定为水,现代很多网络资源也沿袭此说。那么,这个字到底是属木还是属水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对“该”字作进一步的探讨。“该”的字形演变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该”最早的字形见于东汉的墓志中,作“該”。小篆形式的“該”字形像一个人拿着一根类似斧头的工具在削木头,所以“該”字从“戈”,表示兵器;“禾”指代木头(《说文》:“禾,嘉谷也……象禾穗形。”)。整个文字暗示着用武器砍伐的意思。
后来“該”字金文、隶书形式变成了一个形声字,加上“亥”成了形声包抄的字形结构。“亥”的“豕”部表示发音类别,“乙”代表了“高”,整个字的意思是刀锋很高,也就是“高”的意思。“亥”部的字形变长了。 而“该”的繁体字“該”由三个部分组成——上面是“亥”,中间是“禾”,下面是“丁”。
对“該”字结构的理解出现分歧的地方在于对中间一横的看法。如果把这横看做是“田”,则“該”字就变成上下结构的字了,而这样的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明朝学者胡震亨在《唐韵》里就指出过这一点:“该‘二字,古今本不同,别是一字’。下‘每’字,乃‘亥’之误。……”也就是说“该”和“每”在古代并不是同一个字!中间那一横应该是“乙”而不是“田”。
如果中间一横为“乙”,那“該”字就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而这在古文字中是非常罕见的。因此现在大多数的解释都承认中间一横应为“己”而非“田”。如黄炳焘《古文字構形學》就说得很明确:“‘该’字古文作‘該’”。 “该”字的古文字形体与它的意思有密切关系。“该”的字形演变为现在的简体字以后,它的本义即被遗忘。现在一般人都把“该”理解为“应该”“应当”之类的词。实际上这种用法是它的引申义,而它的本义则是“披”的意思。
“披”是什么意思呢?“披”就是拿武器、带着兵器的意思。《诗经·秦风·无衣》中有“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说明当时的人把武器放在床上,睡觉时把它围起来,就像古代欧洲人睡觉时在枕头旁边放一把剑一样。《荀子·议兵》中说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手格猛兽”,这里说的“猛兽”其实就是指熊、虎之类的动物,“手格”就是用武器去驱赶、对抗的意思。
所以,“该”的本义其实是“披”带兵器的意思。它引申出“覆盖”的意思。再引申出“应当”“应该”“必须”等意思。 最后顺便谈谈“该”字为什么是个多音字的问题。一个字有两个读音是很常见的情况,例如“干”字。但“该”字之所以是多音字,原因却比较特殊。因为“该”有一个同音字“陔”,而且“陔”字的字形和“该”字很相似——“该”字左边是一个表示工具的字形,而“陔”的左半边也是一个类似手形的字,两者形状接近,而又都有“该”音,所以很容易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