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字属何五行?
汉字五行,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基于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而创立的一种文化符号。认为人的出生与季节、月份有着联系,而这种联系又和人一生的命运密切相关。 为了探索这种关系,人们选择了以时间为线索来记录和区分日期。《尔雅》中就有“夏之正月为陬”;“汉书·律历志》称:“正月为端月”;“二月为中和月”等记载。这些文字记载了不同时期人们对时间划分的看法和理解,也印证了中国古人对月份命名的哲学基础----五行说。 月季图 五行的观念古已有之,《尚书·甘誓》中有“行五罪”之句,孔安国注曰:“五行:春木秋金冬水夏火。”这里所谓的“行”就是行为的“行”,也就是“德行”的“德”。可见五行是古代一种关于“德行”或“品质”的概念。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已经把五行运用到自然现象之中去解释宇宙万物的性质了。如《周礼·大司乐》载有“舞四夷之曲,而变六舞”;郑玄注曰:“四夷之乐,器用匏竹者,象其鼓鼗,一而三,三而五,五行之数。”这里把音乐分作五类(宫商角徴羽),每一类又各有特色:“其声悲,谓之商……其声雄,谓之角……”。至于为什么这样划分,郑玄也只是泛泛而谈:“取象五行相生。”其实,无论是四时的划分还是五行的属性,都是建立在原始农本经济的基础之上。
中国古代农民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农事循环,于是就有了春夏秋冬四季之分,每季三个月,合为十二月,每两月为一节,一年分为阴阳两节,如此循环往复。十二月加上闰月,一年一周期。 在这样的日历编排之下,一月就成了“冬末”,四月就成了“春中”,八月就成了“夏末”,十月就成了“秋初”。每月有月圆月缺,每年有冬至夏至,如此阴阳交替。如此循环反复,正如《周礼·地官·大司徒》所云:“以致日辰之序,行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