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五行如何查询?
“五行”这一概念,起源于先秦儒家的哲学体系中。 战国后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劝学》篇里说:“故不搏虎,一豕斗而牛奋;不直鸳鸯,一雉鸡而凤凰鸣矣。是故兵败将亡而天应,政乱民困而上治。此二者,天之所变,阴气、阳气之化,阴阳正负之气化也。” 这里的“阴阳”与“五行”相对而言的,意思是说,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构成的,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万事万物都在阴阳交替变化并由此构成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运动周期。
战国的另一部儒家经典著作《周易·系辞》也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春秋时期的大哲学家老子也在他的巨著《道德经》里多次谈到“阴阳”的问题(见第四十二章、第五十四章)。 老子所说的“阴阳”,实际上是指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他主张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矛盾,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和处世原则。
“五行”,在这里特指五种物质元素或能量。它们是:金(代表色彩是白色)、木(代表颜色是绿色)、水(代表颜色是黑色)、火(代表颜色是红色)、土(代表颜色是黄色)。这五种元素或能量虽然被古代中国人看作是形成万物的基本要素,但是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相生相克的。
具体说来,就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周而复始,循环不已。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还是循环不已。 金木水火土,被称为“五行”。 而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当然也不例外。《黄帝内经·灵枢·通天》:“黄帝曰:何以知人之五脏皆受气于风?岐伯曰:五脏者,所以传送化其精气,津液别于五液者也……肝为将军之官,其病发惊骇,肺为相傅之官,其病咳喘,心为君主之官,其病消瘅,脾为谏议之官,其病留饮,胃为仓府之官,大肠小肠,为传化之物,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人在大自然之中,只不过是在五行中循环移动的小小一粒尘埃而已。 人体有五脏:心、肺、脾、肝、肾,还有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它们的功能虽各有不同,但最终都要归于五行。
例如,胆汁进入小肠,最后变成尿液排出体外。这就是“肝胆相照”;食物经过肠胃消化,最后变成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这又是“脾胃相连”;痰浊血瘀,最终是通过心肺的功能,把它清除掉;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它所分泌的尿液,经膀胱排出体外,这是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如果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古中医用五行学说还解释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认为人体也是一个“小天地”(《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