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五行属什么颜色?

赫连诗凡赫连诗凡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 它们是构成物质世界的五个基本要素,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元素。 在中医理论中,“五色”与“五行”是有对应关系的。 “色”即五色,是物体呈现出来的肉眼所能看到的有彩色调,而“象”则是自然界以及人体在变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大致形态或轮廓。“色”和“象”合称“色象”。 “五行”与“五色”的具体对应关系为: 木——青; 火——赤; 土——黄; 金——白; 水——黑。

根据“五行”与“五色”的关系可以知道,“五色”的变化最终取决于“五行”的状态。当“五行”发生变化时,“五色”也会随之改变。 “五行”有“生”“克”“乘”“侮”四种运动方式和“相生”“相克”两种关系。其中,“生”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另一行起着培养、促进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之为“生”,被“生”的一行称为“母”,生长一方为“子”;而“克”则是指“五行”中某一行为另一行所具有的制约作用,称之为“克”。

依据“五行”“五色”和“四象”之间的关系,中医理论中用“五行”来概括脏腑、五官、形体结构等生理现象,并用以说明病理变化及疾病症状。还能够借助“五行”来指导临床用药,推断疾病的转归。

了解“五行”与“五色”的关系对于认识和治疗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五志”中的“怒”属木,木属青色,愤怒的时候面部肌肉发奋,额部青筋暴露,双眼圆瞪,表情生动而形象,中医基础理论就认为这都是“木”和“青色”的表现。

另外,《黄帝内经》中提出“有状似虎行动急速者名曰厥”,“形速者多火”,这里就将“形色”(即“象”)与“情志”(即“心象”)联系起来,通过观察“色”“形”判断人的“心理”状态。 又如《伤寒论》中说到“阳微结,舌白滑,脉沉细。”此时病人表现为全身乏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医生诊断后认为病机是阳气不足,机体功能低下,治疗宜温补阳气,于是开出了黄芪建中汤加减的药方。这里的“舌质淡”,“苔白”就是判断患者阳虚、气虚的依据——“色”;而“脉沉细”则是判断阳虚下陷的“象”,综合起来这就是一个阳微阳虚不能固摄津液导致的气虚汗出。

浦皓范浦皓范优质答主

混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此字在《说文解字》有收录,其形声兼会意。

首先了解会意的部分,解这个字首先要注意其甲骨文形体,其字形左边是一个“分”,分的甲骨文意思就是把东西分开,右边是一个“水”,整个字的意思是把水分离,因此混的本意就是指分其水流。我们举两个例子说明,出自《荀子·宥坐》:“西门豹之为螂令也,为邺三老,廷掾,如意,吏父豪,为巫逐水吏三老”,意思是说当时邺县水利荒废,西门豹便率领吏人百姓疏通水道,再看一个出自《礼记·王制》:“上无杓下无濑”,杓、濑皆为疏导之义。

在混有“分其水”本意的基础上,引申为“分”的反义“合”,又因为水是液体,所以混就有不分明,相互交杂的意思,比如浑浊就是清澈的东西和混浊的东西在一起。

再来看混的形声部分。混是左右结构,“分”是形旁还是表本义,也就是“分其水”,“昏”是声旁,但是“昏”还是有表意功能,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而混的本意是“分其水”的意思,分“昏”暗不明,因此混就有“混杂,不分”的意思。

再给混找个兄弟字加深认识:“溷”,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字只用于厕所这个意思,这是溷的引申义。我们如果见到它的甲骨文,就会大呼和混一模一样,我们按照混字的方法来解释,也是“分其水”,但是“昏”是声旁,因为“昏”有不明的意思,所以引申为不明,进一步引申为卑鄙肮脏的事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