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在五行属于什么?
先秦时期,人们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演世间万物的规律,于是得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 植物提供氧气和食物给动物,动物排泄废物,形成土壤中的腐殖质,从而滋养植物的生长,即“木生火”; 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供动物呼吸,并制造营养物质储存于土壤中,供给植物生长,即“火生土”; 自然界中的矿石,经过冶炼后做成器具,使用过程中又会损耗和磨损,因而需要补充和增加,这个过程类似植物吸收矿物中的微量元素和营养以促进生长,故“土生金”; 金制造的工具和器物,在使用中会消耗和贬值,需要补充和增添,这就像人体摄入的金属元素在体内被氧化和损耗,需要不断从外界补充和增加,故“金生水”;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必须赖水而生存,且没有水则无生物存在,因此水生木,也就是水使树木成长。 在这个循环中,没有哪一类是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也不是说它们其中任意一类缺了就不行。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到了汉代,有人提出了“五行相胜”(后世也称“五行相克”)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金与水、火与木之间,存在着一种克制的关系——即“所不胜”,而“所胜者”则受制于它。具体对应关系是,金水相胜(克)木,火木相胜(克)金,水土相胜(克)火,金土木相胜(克)水,水火土相胜(克)土。用现代科学知识解释,这就是在化学元素的周期表中,某些同一族的元素往往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质,如金属元素通常都有还原性,而带氟的非金属元素大多都具有氧化性。
那么,在这种理论下,黄金处于什么位置呢?它被归于土一行。然而有趣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黄金一般不被用于制造器皿,而其他几类金属(铜铁铝等)却都可以。这就跟“土不生金”的中医理论似乎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因为中医所说的“土”不是自然界的土,而是指脾胃之气,即脾土。而西医所说的土,正是指我们体内那些不能被消化液的化学剂溶解的物质,包括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壁、各种纤维(纤维素、蛋白多糖等)和矿物质(Ca2+、P3+ 等)。由于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的细胞膜有脂质双层结构,这些物质不能通过单纯的物理方式被溶解。所以中医才强调“土不克水”(这里的水是指小便),要少食肥腻厚味,以防脾土壅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