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五行中属什么?
先放结论,滔字五行属水。 字源演化中,“滔”的本义是水漫过、浸透的意思,因此由水旁可以确定它最早属于水字部;金文中的“滔”字像水波汹涌的样子,由此可以推知它的属水偏旁依然保持;而小篆中的“滔”字隶变后变成了今天的“滔”,虽然字形有所改变,但属水的偏旁依旧存在。可见从字源上看,“滔滔”二字的五行均属于水。 现代文字学认为,形声字是由表示意义意义的汉字和表示声音的声音符号构成的。在形声字中,由两个或多个构件组成的有形有音的字相当常见,这种字称为复音响字。
根据《康熙字典》等资料,“滔”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由水、高两个要素构成。其中水要素象征含义为“水多”,高要素象征含义为“升腾”。从这个角度看,“涛”“滔”二字都属于水行。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滔”字从水,表明它与海洋有关,又因大海之水无穷无尽,故此字五行属水。
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并称,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和宇宙观,认为宇宙间的各种事物都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所构成,这些物质互相生发、制约、消长、转化着,周流不息,推动着宇宙的变化和发展。中医、堪舆、占筮等家据此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其四时宜忌等。
古人把五行中的各类元素,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运用,进行归类,如将具有“曲直”性质的事物(或现象)都划入木行;将具有“炎上”性质的事物(或现象)都划入火行;将具有“滋润”性质的事物(或现象)都划入水行等等。这就是五型。由此可见,五元素是五行之源,五型是五行之流。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它以木、火、土、金、水五种基础物质的特性、变化及相生、相克关系,作为阐释宇宙间相互联系的哲学体系。五行学说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五元素理论,它以五种物质为代表,把世界万物的性质和变化都归属于五种元素的基本特性及其运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