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五行属于什么?

逮凯梦逮凯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黄帝内经》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这里把人生病的原因归结为外邪侵犯、内虚所致。外邪一般指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虚一般指五脏之气不足,尤其指的是气虚,因为气为人体的根本。所谓“智者之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都是强调顺其自然,避免损耗,保持机体“动态平衡”。

中医讲的“心”和西医不一样,它包涵着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含义。所以,情志因素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明确的。《黄帝内经》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的同时,还强调“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 也就是说,情绪会影响气机(气的运行),气机乱了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那么,如何保持机气的正常运行呢?《黄帝内经》给出的答案是“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意思是说,我们要仔细审视自己的情志变化,一旦有了偏颇,就要及时调解,让它们达到平衡状态。 这就是中医讲的“心”,它是气血神志活动的中心,主宰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马有平马有平优质答主

心属火,在脏配神,在体合脉、主血脉、行血气而营养周身。

1、心主血脉,心血周流全身,赖心气之推动。心的功能壮盛,则血脉充盈,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也有力;如果心气衰弱,则心血不足,推动之力减退,则血脉空虚、循环迟缓。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心主身之血脉”,“血脉不营”,“则筋骨肌肉不荣”。因为“五体”之中血脉遍布,血脉不营,则致筋骨肌肉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以致肌痿、骨痿、脉痿发生。

2、汗为心之液,汗液亦是血液的组成部分,由营血所化,汗液外泄则损耗心血。正如《素问·宣明五气》所说:“津伤则泣(泣即汗的古字),汗伤则血”。因此,大病初愈,出汗过多,则耗伤心血,导致肌肉失养,皮肤枯槁,或出现自汗、惊悸等症。因此,“五液”失衡,则致“五体”无以充养。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