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逃”字,金文(西周中期器物)、小篆(秦国文字)字形与现在有所差异,现在的字体源自隶书。从“逃”字的演变可见秦统一中国后文字的统一。 “逃”字金文作“辵(chuò)”,上面一竖代表屋頂,下面則是“人”和“止”,表示人在房屋上走,用意同于“逃”; “逃”的小篆作“迯”,上面的“辵”有一短横,变成“辶”,而下面的结构和金文差不多; 隶变之后,“辶”变为“辶”,同时下面结构也变了形,现代汉字“逃”由此而来。
“逃”的字义也有变化,先秦文献中,“逃”一般用于动词,有逃跑、躲藏等意思,如《庄子·秋水》:“我之大禹,治水之愆,以天下为池,君知之乎?”意思是:我违背了大禹治水的方法,把整个天下的土地当成沼泽,你明白吗?其中“鲧(gǔn)”即夏代的第一个国王,亦指其陵墓——夏庙。这句话是说禹的儿子鲧治水失败,到处是洪水,人们四处逃亡。又如《战国策·齐策四》:“田单之徒,出其不意,至于国都城下者,不可胜数,王何以救焉!” “逃”的引申义也有用作名词,特指逃跑的人,如《礼记·檀弓下》:“郑庄公谓公孫阏(yān)曰:‘子都,去病!’”孔颖达疏:“言子都去病者,病,恶疾也……此云子都去病者,谓子都先有病,今乃除愈。或曰此云去病者,谓子都本有病,今自逃出,是为去病。然两者皆通。”
“逃”还可以用来指失去的东西,特指逃犯,如《汉书·景帝纪》:“盗贼直(通‘抵’)京师,诏遣廷尉监乘传诣郡,捕系赃吏,穷治贼罪。”颜师古注:“凡盗及奸之犯,律令各以轻重,至死而没其家资。若赃污者没入之,则名为窃盗,不为侵盗矣。”“盗贼”在这里是指偷东西的人,也就是“窃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