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为何定在北京?
关于首都的问题,历史上中国的首都曾经几次迁都。 商——殷(现河南安阳) 周——洛邑(现河南洛阳) 秦——咸阳(现陕西咸阳) 西汉前期——长安(现陕西西安) 唐代——长安、洛阳 宋代——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金——中都(北京西南) 元代——大都(北京) 明代初年——应天(南京) 明成祖即位后决定迁都并营建紫禁城,永乐十九年初正式迁都并称为“京师”,以应天府为留都; 清入主中原后定都北京。
从历史来看,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是定都在黄河流域的,只有宋朝是例外,然而宋徽宗时发生金兵攻陷东京,俘虏了徽钦二帝,开封首次成为北方军事重镇。 明朝中期后,北京附近出现了白莲教和鞑靼的威胁。为了防御蒙古瓦剌部和东边的女真部落的侵扰,于成化年间开始修筑长城。
到了嘉靖皇帝时,为了保卫北京,在城西修筑了皇城,又在新修建的外城外加上了南、北两城门,并在内护城河上增加了五座桥。 到了清朝,由于满汉的文化差距,以及民族矛盾,所以清代最初并没有把北京作为定居之地。但乾隆皇帝即位后,出于巩固统治和稳定发展的考虑,决心在北京营造一座大都市。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拓宽道路,疏浚河道,新建宫殿,整顿市肆等等。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今天的北京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布局。 因此有人开玩笑地称北京为“首都被窝”——因为一直在房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