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你知道我是谁?
“我”是谁,这是个哲学问题,以目前人类的知识无法完全解释清楚。 同样,“我知道你是谁吗?”也是个哲学问题,以当前人类的知识无法彻底解决。 但,这不妨碍我们建立一个模型来讨论这个问题。 我想,这个问题的本质可以描述为“认知”的问题——我知道你,是因为我对你进行了一定的认知;你不知道我,是因为你对我没有进行相应的认知。
那么问题就变成如何界定“认知”以及“认知度”了。 假定,我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水花四溅。你能认识这是块石头,是因为我已经把你对石头的认知程度提高了(注意,是提高不是建立,因为石头进入水中的过程并没有改变石头本身的属性)。如果我把一块玻璃放进水里,玻璃没有破碎也没有出现更多的折射,你就不能认出这是一块玻璃。这是因为我没有提升你对玻璃的认知程度。 所以,我能认出你是因为你对我有相应的认知;你不能认出我就是因为我对你没进行足够的认知。
所以,“我知道你是谁吗?”——这本质上是在询问“你的认知程度是否有足够高到能认出来”。 而如何定义“认知水平是否足够高到能认出来”呢?这就是个主观问题了。 如果把“认知”定义为“知识”,那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你的知识储备是否有足够多到你能够识别出”,而这显然是个主观问题,不同的对象对“足够多”的定义是不同的,所以这个问题无解。 (PS:其实,如果把“认知”定义为“感知+思考”的话,这个问题也一样无解,因为“感知”是个客观存在且能被量化的事物,但“思考”属于主观范畴。)
所以,当我说“我不知道你”的时候,其实是在说“你的认知程度对我还没有达到足以让我能识别出的程度”。当你说我认识你时,实际上也是在说“我对你的认知程度已经有足够高了能让你被识别的程度了“。 当认知程度足够高时,即使一个人处于认知对象身边,这个认知对象也会显得不那么显著或者明显,需要仔细的辨识才能发现。这时,无论是否有意为之,都会产生一种“我不知道你”“你不认识我”的效果。而当认知程度不够高时,哪怕对方站在面前,也会毫无所觉。这种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你看那个胖子和瘦子,你是不是一眼就能认出哪个是胖子、哪个是瘦子?但是,你让这两个角色换一下装,然后让你去认,是不是就得仔细打量才能知道谁是胖子、谁是瘦子?这就是因为“瘦”和“胖”两个概念在你大脑里的认知程度不一样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