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版本的成语故事好?

符棠淦符棠淦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每个人看问题都有一个角度,每个人写东西都有自己的风格,不同的作者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原因、经过、结果等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取舍的标准也不一样!

比如:《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就有两个故事来对应:

一个是《韩献计疑神》:战国时,秦国派大将白起、王龁率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又请魏国出兵,但均无结果。魏王受秦威胁,将相犹豫不决。

韩非是当时韩国的公子,因在韩未被重用,又不愿做秦国的臣民,对两国的攻守形势非常了解,于是就给魏王写信,献上离间反问之计。

信中说:魏国不救赵是不明智,如果现在把围攻邯郸的秦将白起激怒,秦将一怒之下,攻魏国,你这个魏王的宝座就保不住了。

因为秦国所以攻打赵国,是因为赵国得罪了秦国。

天下诸侯中,秦国最害怕的就是楚国,可楚国又不急救赵国,如果秦国得到魏国,再联楚攻赵,赵就会灭亡。

赵亡后,秦国就可以腾出手放心大胆地攻魏了。现在大将白起围攻邯郸不下,秦国国内另有人想要接替白起,白起听说有人要接替他就很生气,你如果向秦国表示同意这个提议,这样白起肯定会大怒。

这样就可以让白起全军攻魏,楚国一定会救赵国,就可以不用担心赵国被灭国。如果你不派兵去救赵,天下人就一定不会原谅魏王,你这个魏王的宝座就保不住了!

韩非的这个分析是经过推演的,有事实根据和逻辑推理的,是很有说服力的。最后还把利害关系告诉魏王,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就走人!果然魏王立即派兵救赵,迫使秦国退兵。

另一个是《盗符救赵》,是《战国策·魏策三》所记载的。

秦国围攻赵国邯郸,魏王派晋鄙带兵去救赵,却又畏惧秦国强大,不敢进军。秦昭王派使者告诫魏王:“诸侯调兵来救邯郸是想瓜分秦国土地,现在若停止你的救兵,你给我送公子监作为人质,那就没事,否则就和你有仗打。”

魏王害怕秦国,派人去跟公子信陵君魏无忌说:“不用发兵救赵了。”魏无忌的好友“侯嬴”对信陵君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在王的卧室里,而如姬最受王宠幸,而且以前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公子曾冒着死亡危险为如姬报了仇,现在救赵存魏是当务之急,公子可凭着这个恩情,去求她偷出兵符,就可以调动晋鄙的军队去了。”

信陵君按照侯嬴的意思去做,如姬果然帮助信陵君盗走了兵符,信陵君去夺晋鄙兵权,秦王派人告诫晋鄙,不要把兵权交给他人,否则处死。晋鄙很怀疑信陵君,侯嬴叫公子假意喝醉酒车中,去诈杀晋鄙,这样信陵君才夺了晋鄙的军权带兵救赵。结果秦兵听到魏国兵将,十分害怕,不敢再进攻邯郸,赵国都城围解。

“反间计”

第一个故事是“无事生非”,第二个故事是“顺理成章”。

不同的作者,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反间计”的应用,给出了两个有反差的结果。他们都可以自认为所写的故事是符合当时的事实的,如果他们俩辩论的话,很难说有什么问题能够改变对方的思维。毕竟都是以反间计开始,以秦兵退兵结束的!

所以,建议最好能多看几个版本,这样可以拓宽思维,更方便读者去判断当时的事实。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