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爱国故事有哪些故事?
精忠报国、精忠还金、怒发冲冠、岳母刺字、痛饮黄龙、郾城大捷、百战百胜、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等等。
关于爱国的故事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金军大举南侵,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了许多失地。绍兴五年春,进军河南,连克颖昌、蔡州、郑州、洛阳等地,收复六府、四十二州,宋金对峙局面基本形成。在抗金斗争中,岳飞能够根据敌强我弱形势的变化及各时期的客观实际,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抗金方略和作战原则。
岳飞是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也受到后世极大赞誉,成语“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等皆因岳飞而来,诗词《满江红》则是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爱国救国、奋斗不息的象征。其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和造诣,对后世传为兵学精华。
岳飞的军事才能主要体现在战略上。他的战略思想是建立在“知彼知己”基础上的。首先,岳飞对敌强我弱的客观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他不仅在实践中体会到金人强大和难以抗衡,而且对金的军事制度也有所了解。
其次,岳飞对金军的弱点和军纪也略有所知,即善于骑射和水战不精;有勇无谋,军令不严,号令不一;以及有重金轻人、爱财趋利等弱点。这使他坚信“虏虽众,而势不长”,“可以力胜,而不可以智胜”。因此,他在实际作战指导上,不仅不惧怕金军的强力,而且扬长避短。在金军南下的大进军中,在河北、河东军和陕西军损失殆尽的情况下,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是唯一能坚持战斗的部队,并且在江、淮、湖湘地区屡屡重创金军,所向披靡,取得了辉煌战绩。他所以能够屡建功业,既不是象杨沂中那样靠谄事秦桧邀宠,又不是象张俊那样善于敛财勾援,而是靠他在军事上的谋略和英勇行为。
岳飞重视在军事上扬长避短与敌作战,不仅表现在“以骑制骑”、“以步制骑”策略上,而且表现在“以步制舟”上。绍兴四年(1134年)出兵讨伐陈邦昌的死党、控制荆襄六州的叛将刘豫时,面对刘豫以舟师下水战,岳飞运用火攻获胜。同年五月,岳飞收复襄阳后,又乘胜由襄阳沿汉水上击,出敌不意地猛攻由蔡州南下的金兵水师,又击其无备。在战斗中,他运用“水陆并进”战术,以陆击水,水陆夹攻,致使金军“不习水战”,丧魂落魄,不战而溃。在军事上,岳飞还有“固垒相持,以劳敌师”、“以守待攻,伺敌而动”、“避实就虚,捣其空虚”、以战逼和等等战略策略。在防御上,岳飞主张“兵家之胜在未战”,“不可轻战”、“不可必战”、应“以和养战”。防御中,他强调,应严加防范,加强战备,使“守江必固”,“使有战而必胜之理”,“以逸待劳”,“以少击众”,“出奇无穷”,“杀敌破国”。
岳飞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攻防经验。其根本原则是要掌握“攻守之节”,“攻有必克”、“守有必固”。他认为守城的首要措施是做好战备。一旦敌人来袭,则“令三军闻鼓则进,闻金则止”,由将分路分段指挥攻守,使“守兵”与“援兵”互相呼应配合,“一以当百”。其攻城守垒之道,不仅有“下瞰必远,旁观必周”、“先设云梯,继以桥版”、“或临池以木笼,或载炮于楼车”、“或穴地以筑凿,或用车马以纵擒”、“一攻一守”、“一战一坚”、“一奋一休”、“一亲一疏”之方,而且还有“以正合,务要奇胜”之道。
岳飞不仅有军事谋略,深谋远虑,精通兵学韬略,而且有身先士卒、勇敢搏击的英雄气概。他曾说:“将不勇则士不锐。”绍兴六年(1136年)三月援救襄阳时,他曾率数百轻骑亲入金营,冲入敌阵,生擒敌骑兵长官(“生致”敌将)。绍兴十年(1140年)郾城大捷时,他“手执铁椎”,亲率“背嵬军”打前锋,大败敌军“铁浮图”与“拐子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