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是谁?
1950年春夏之交,中国南方和北方一些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水旱灾情,全国受灾人口大约有 2800 多万。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安全渡过灾荒,中央人民政府紧急动员,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粮食,及时运往灾区。
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加上连年战争,经济实力薄弱,仅靠国力,粮食供应十分紧张。为此,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派人到美国,洽谈购买粮食一事,商定由美国提供40万吨大米。这种带有救济性质的粮食,民间称为“救济粮”。这种粮食是美国本年度生产出来的,没有吃完,下年度生产出来又堆不下,所以减价出售。由于中国当时经济困难,国家支付这笔价款,也相当困难。为了帮助中国,美国政府还决定减免1000 万美元的价款,其余4000 多万美元分3 年付清,年息为1%。
当时,美国一些官员和议员,乘中国遭遇灾荒,不能不买他们粮食之机,公开叫嚷“要在中国人脖子上套上金戒指”、“要用玉米换得中国人的灵魂”。1950年7月8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参议院拨款委员会作证时说:“中国政府现在确实需要粮食。我们能对一个需要粮食的政府说‘不’吗?
不,我们必须说‘是’,我们要让共产党政府得到粮食。但是我们也认识到,我们以这种方式向共产党政府提供粮食,将使它不能向中国某些地区的人口提供足够的粮食,而这些人因此将挨饿。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正试图建立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中,人的一切行动、整个生活方式和命运都从属于政治要求。如果我们想做点什么来纠正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提出这样的要求:共产党政府应保证向挨饿的人口提供我们的粮食。”美国国会议员赫奇说:
“今天,由于在中国各地发生大饥荒……他们求助于我们提供粮食,使我们有可能帮助塑造中国的形势。……现在的问题是能否使运往中国的救济粮确实用于救济。”
可见,美国政府提供“救济粮”,实非出于好心。中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国人民是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对于美国人的用心,中国领导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周恩来及时通过美国政府提出警告,如果美国人不取消他们的“不合理要求”,中国将“不领这个情”,宁愿不买美国的粮食。美国对中国态度不依不饶。美国政府一方面向中国施加压力,一方面扬言要对中国政府“采取强硬手段”。当时,毛泽东住在香山。
毛泽东获知此事后,愤怒地说道:“中国是个大国,穷也穷得出奇,大也大得出奇,他们要在中国人民头上施加什么压力是不容易的。”“美国要对我们采取强硬手段,那就硬对硬,强碰强,中国人不是好惹的。”后来,毛泽东专门为此起草了一份指示。他在指示中提出:“对于美帝提供救济粮一定要警惕,不可放松”,因为美国人“目的只在获得政治上的宣传与控制的宣传权”。他严肃地指出:“对于美国政府提供的粮食,我们既要接受,又应警惕,更应善于处理。处理失当,则敌人侵略,我丧失主权。”
毛主席的批示传到美国后,美国政府再也无词狡辩,只好唯唯诺诺地接受中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