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怎么分出阴阳?
五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代表了宇宙的时空结构,而阴阳是对应时间周期的一个概念。 阴阳这一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对“日”的科学观察: 我国古代天文学很发达,人们注意到,太阳是一个会发光发热的球体,它有一张“脸”,当它在东方地平线刚刚露出笑脸的时候,就是所谓的“日出”“阳生”,这个瞬间,就是一天的时间开始了;同样道理,当它在西方天空坠落时,就是“日落月升”之时,也就是一天的时间结束了。在这个时间里,太阳的位置一直在改变,从东到西再回到东,如此循环往复。
但人们也发现,太阳并不是每天从东方升起,也不是每天从西方落下。例如,每逢农历十五,太阳从正东方升起,在正南停留片刻之后,就迅速向西南方向坠落;而在每年的冬至(12月21-23日)和夏至(6月21-23日),太阳都是从正南方或者正北方升起、落下的。这就是“冬至一阳生,夏至阴极盛”的道理。
古人根据他们对太阳的观测,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单元,用“子午卯酉”表示时间,叫作“十二月建(或“十二月节”)”:
“子月”就是现在所说的“正月”;
“丑月”就是现在的“二月”;
“寅月”就是现在的“三月”;
“卯月”就是现在的“四月”;
“辰月”就是现在的“五月”;
“巳月”就是现在的“六月”;
“午月”就是现在的“七月”;
“未月”就是现在的“八月”;
“申月”就是现在的“九月”;
“酉月”就是现在的“十月”;
“戌月”就是现在的“十一月”;
“亥月”就是现在的“腊月”。
他们还发现,每当“卯月”来临,太阳从东方升起后,就在正南缓缓移动;而当“酉月”来临时,太阳就从东南方向徐徐升起。于是他们就推断出,在“卯月”里,阳气由初生的幼苗逐渐成长;在“酉月”里,阳气达到最盛,就像满树浓荫一样。
“卯酉”就是阴阳的意思。所以《黄帝内经》中说:“卯者,木之貌。酉者,水之貌。木得水而生,故曰‘卯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