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五行属什么?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繁杂”的繁是形容词,部首就是“田”(繁体); “繁多”、“纷繁”、“繁复”等词中的繁也是形容词,也取“田”。 《说文解字》解释作:“庶谓多而不可计识。从一,至四象止。凡十乘八而为百,十百之数而不穷者也。阳数奇,故一为寡;阴数偶,故三为繁。” 这解释其实很牵强附会了……但也能看出“繁”有“众”的意思了——毕竟要说明什么是“繁”,只好拿它和“寡”来对举说明。 所以呢,甲骨文里的这个字,右边的“丰”表示很多(读fēng时,可参看《说文》中“丰”的解释),左边的结构类似“九”(甲骨文中“十”“千”“千”都写作“一”下面加“横画”,所以很难区分)。
西周金文里,这个字的形体演变得比较明显,右边仍然是“丰”,左边则变成了一堆短横。战国文字中,这个字开始往左倾斜,右边的“丰”变为两个点撇,左边的结构基本统一成一个横折弯钩加三短横。秦隶到汉隶期间,这个字的形体就稳定下来,左边都是三个短横加上一个斜捺。楷书则沿用此形。 因此可以说,“繁”的古字形与“众”有关,但是“众”的意思是“很多人聚在一起”,而不是像“频”那样指“多人频繁出现”或“频繁”。而且,古文字阶段也没发现“纷”的字形,可见“纷”是后起的字。
那么既然“繁”不是从“纷”得声,为什么会有“纷乱”、“纷繁”这样的词语呢?我觉得大概是因为“繁”除了形容众多之外还可以有“杂乱”义吧!如: 《尔雅·释诂下》:“殷,大也。”“殷”本来是“众”的意思,但它在词组里有“盛大”义,比如“巍巍泰山,浩浩黄河……”这里的“浩”就有“盛大”之意——“浩”本是水大的意思。所以“殷”也可以“盛大”理解,这样跟它并列的“蕃”就可以理解为“众多”。再进一步把“众多”理解为“复杂混乱”就可以了。 而“纷”本身没有“盛大”义,所以不可能出现“纷繁”这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