鍠字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释义:“ 王,君也,从天,从㛞(土)声。” 《周礼·春官·典命》记载: “以周公之训命王公诸侯君臣,曰:‘某邑士,使某来某受’。
谓使某官承周公命也。其辞命各以其所受焉。” 这说明在上古时期,王的读音与周的读音相同[1]。而周的甲骨文中写作或,金文的写法为: 从田从囗(口),有封地之意;从口者,表示周人之祖后稷本为炎黄子民之一员,受炎黄教化,从而有言有语。所以,周之本义是“有封地的炎黄帝子孙”。
商代时因为周势力强大,经常攻打商朝的领土,所以周被视作商朝的敌人,因此周就有了“叛乱之人”“造反之人”的含义 [2]。在甲骨文中,周的本义为“背叛”“叛逆”等含义,这与周的音同于“亡”“妄”是相符合的,“亡”通“罔”,即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表示周人不在炎黄的掌控之下,即不再遵从炎黄教化的准则行事,于是有了背叛和叛逆的含义。
后来周灭商,取代了商的天下,成为了天下的统治者,所以周的“背叛”意义逐渐退化了,保留了“造反”的意义,并由此引申出了“称王称霸”的意思,即“成为天子的人”。 在西周时期,王的读音已经发生了改变,根据毛公鼎中的记载,当时读作wáng。并且当时的王国是王畿,也就是王都所在地区,而不是整个国家。这时的王已经不再是天下人的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而是仅指周天子。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落,列国纷争,天下陷入无政府状态,这时各个诸侯都开始自称王,以与周天子的天子之号区别开来。但这时这些自称为王者仍然称自己为“某某之王”,如晋灵公自称晋灵公荆侯。楚昭王称楚昭王荆王等等。